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六十六年的风风雨雨 > 第80章 终圆大学梦(第1页)

第80章 终圆大学梦(第1页)

在岁月的长河中,1985年的秋天,似一位温婉的画师,用细腻的笔触为大地晕染上一层淡淡的金黄。

那县委的红头文件,宛如一片翩然的秋叶,轻轻将我送至河套,自此,我成为了整党工作组副组长。

组长郝司祥,在河套这片土地上犹如一棵苍松,经验丰富且坚韧不拔。他对工作的执着,恰似燃烧在寒夜中的烛火,星期日于他而言不过是寻常的工作日,从不懈怠半分。

踏入河套,仿若置身于迷雾笼罩的丛林,工作如荆棘般错综复杂。每一项事务都是一道险峻的关卡,我在其中艰难穿梭,应接不暇。

这边的账目需要仔细核对梳理,那边的人员关系亟待协调沟通,还有各种政策的传达与落实,如同沉甸甸的巨石,压在我的肩头。

与此同时,家中的常英,宛如在惊涛骇浪中独自航行的孤舟。每日,她在工厂的机器轰鸣声与回家的路途之间往返奔波。年仅4岁的小美,如同雏鸟依赖母鸟一般,紧紧揪住妈妈的衣角,那怯生生的模样令人心疼。

阴雨连绵的日子,天空仿佛一块巨大的灰色幕布,沉甸甸地压下来。小美惊恐地瞪大双眼,常英只能费力地拖着愈发沉重的身躯,在泥泞湿滑的道路上缓缓前行。

而此时,新生命正在她的腹中悄然孕育,自行车的车座对她来说已遥不可及。但她那温柔的面庞上,从未浮现过一丝一毫的抱怨。每当我带着满身疲惫从河套归家,迎接我的永远是她那如春日暖阳般的盈盈笑意,那笑容似有魔力,瞬间便能将我心中的疲惫一扫而空。

回首往昔在河汊任职的时光,仿若一首悠扬的老歌,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温暖与希望。在那里,我于两套班子中结识了诸多挚友,基层也有许多与我志同道合的伙伴。我对待他们,恰似春风拂过大地,满怀赤诚。只要他们有所求,只要我力所能及,必定倾力相助,就如同对待林杉等人那般,毫无保留。那时,阳光总是慷慨地洒在我们身上,我们的欢声笑语在空气中回荡,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了共同的理想全力以赴。

然而,命运的轨迹悄然转变。当我担任团县委副书记一职后,一切都渐渐变了模样。曾经那些亲切呼喊我名字的人,如今虽依旧笑脸相迎,可那笑容背后的温度却渐渐冷却。

我的妹妹从河汊回到河口老家,虽无人明言驱赶,但那弥漫开来的冷漠,恰似寒冬腊月的风霜,冰冷刺骨。朱思利的所作所为以及昔日友人态度的巨大转变,如同一把锐利的剑,直直刺入我的心间,让我深深体悟到了世态炎凉。“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这句诗如同沉重的钟声,在我心头敲响,也让我对“以势交者,势尽则疏,以利交者,利尽则散”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时光的车轮缓缓滚动到了1986年2月底,那是一个寒冷与生机交织的特殊日子。在淮上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我的儿子甄景洋如天使般降临人世。

彼时的我们,年轻且满怀憧憬,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无限期待。常英突然感觉腹部疼痛,那一刻,紧张的气氛瞬间弥漫开来。到了医院,医生严肃的神情和果断的决定,让我们意识到情况的紧急——常英需要再次剖腹产。

团县委常委学少部长冒玲,在这个关键的时刻,如同一束温暖的光。她刚从医院调离不久,人脉广泛且热心善良。从常英入院检查的那一刻起,她便如一阵春风,轻柔而又高效地包办了所有手续,甚至包括那至关重要的手术签字,让我无需为此操心分毫。

在手术即将开始之前,冒玲轻声询问我:“若是个女孩,是否结扎?”我毫不犹豫地回答:“无论男女,都结扎。”冒玲微微点头,眼神中带着一丝凝重,缓缓说道:“剖腹产最多只能进行两次,第三次对女性身体的损害极大,况且计划生育政策也不允许再次生育了。”

手术室内,寂静得仿佛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医生们身着圣洁的白色大褂,专注而忙碌地准备着手术器械。那些冰冷的金属器具,在手术灯的映照下闪烁着寒光,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生命的庄重与神秘。

常英静静地躺在手术台上,眼神中交织着紧张与期待。她的目光有些许游离,似乎在努力寻找着勇气的源泉,额头上细密的汗珠在灯光下闪烁着晶莹的光。

我在手术室外的走廊里,焦急地来回踱步。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千斤的重量,心中如同有一只小鹿在疯狂乱撞。时间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拉扯住,变得漫长而煎熬。我紧紧盯着手术室那扇紧闭的门,双手不自觉地攥成拳头,掌心早已被汗水湿透。

不知过了多久,那扇仿佛隔绝了两个世界的手术门,终于缓缓打开。

冒玲满脸笑容地将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婴儿轻轻递到我手中,同时带来了那个令我欣喜若狂的消息——是个男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一刻,心中的喜悦如同绚烂的烟火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我的世界。我激动得身体微微颤抖,仿佛拥有了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藏。

常英从手术室被推出来时,脸色略显苍白,但那嘴角绽放的笑容,却如同春日里最娇艳的花朵,充满了幸福与温柔。

她的目光第一时间便落在了孩子身上,那眼中满溢的慈爱,仿佛能融化世间所有的冰雪。

次日,父母从河口匆匆赶来县城。在那摇摇晃晃的公共汽车上,他们偶然听到几个乡镇的团委书记在热烈地谈论着:“听说老甄(那时基层团委书记都如此尊称我)生了一个儿子!”“对,是个儿子。”

父母的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同时也怀着一丝期待与疑惑。

到了医院,母亲迫不及待地询问常英:“是个儿子吧!”常英微微一愣,眼中带着些许惊讶:“妈,你怎么知道的呢?”

母亲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我和你爸在车子上就听到几个年轻人在议论说‘老甄’生了个儿子,我们就想着这‘老甄’大概是我的儿子吧!”

病房里顿时响起一阵欢快的笑声,那笑声在空气中回荡,充满了幸福与喜悦。

常英生产后,留在了县城,由婆母两家的亲属轮流悉心照料。那小小的病房里,弥漫着浓浓的亲情,仿佛是世间最温暖的港湾。

而我,在短暂陪伴家人后,便怀着满心的牵挂,匆匆赶回河套继续投身于整党工作。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如同一只负重前行的骆驼,在亲情与责任的广袤沙漠中坚定地跋涉。

1986年下半年,市委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组织了1987年最后一批干部脱产大专学历班招生前的培训。这为期10个月的培训,宛如一场希望的盛宴,而考试时间定在了1987年7月下旬。

我心中怀揣着一团炽热的火焰,那便是改变现状,尽快解决家属子女的“农转非”问题。这个愿望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我心中熠熠生辉,不断激励着我奋勇向前。

于是,我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经过层层严格的组织审查,我幸运地获得了报考资格。淮上县一同参加复习的还有城关镇党委秘书施祥、水利局技术员查鹤翔、五金公司门市负责人钱德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