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产量不错?张之洞愕然。
安徽北部被胡灵珊抢回去,也就去年的事情,张之洞还是很了解安徽北部的情况的。
安徽北部连年灾馑,民情困苦,张之洞又抽不出太多的粮食救济,这才造成了胡灵珊一派人进攻,安徽北部的城市就嗖的投降了。
安徽北部和南部比,简直是朝鲜和韩国的对比。
“今年不一样了。”手下解释,安徽北部被归属华国后,华国朝廷不断地兴建水利,开垦荒田,又派人指导农事,普遍使用化肥,今年的收成,是嗖的就上去了。
张之洞默然不语。
化肥……西学……胡灵珊……百姓……饥荒……
“向胡灵珊求援,要粮食!”张之洞惨然道,老夫的面子,怎么能和数万数十万灾民的性命相比。
张之洞通电全国:“陕西河南灾荒,急需粮食,请求华国看在同胞的面上,施以援手。”
全国媒体默然,为了百姓的性命,张之洞竟然向敌人低头了。
真是好人。
胡灵珊回电:“老洞,我也没米!”
张之洞愕然,得了印度的胡灵珊怎么可能没米,每年这么多大米这么多香料运来,难道都是假的不成?
华夏媒体陡然爆发了,救人性命于水火,胡灵珊竟然敢一毛不拔!
真是无耻之极!
张之洞咬牙,再致电:“我出钱买。”
胡灵珊叹息,回电:“我能挤出一点点,白送你。东南亚有粮,你自己去买吧。”
胡灵珊没粮食?这是真话,又偏偏很难让人不深刻怀疑。
华国的江浙福建安徽各地,因为使用了化肥,兴建了水利,粮食收成好得不得了,怎么会没粮?
印度又是产粮大国,怎么会没粮?
这要从华国的体制上来解释真相。
胡灵珊实行的是藏富于民的思路,华国的粮食税收比例,一直比其他地区的要低,朝廷征收的粮食数量非常的少,百姓手上的其余粮食,朝廷采取向百姓自愿收购的政策。
有大量的粮食的百姓,愿意出售吗?
很少很少。
华夏的百姓,特别是农民,经历了太多的灾荒,祖祖辈辈的教训,就是要在家里多藏粮食,只有那满仓的粮食,才能给被饥荒吓怕了的农民一点点安全感。
而这些有粮食的百姓,愿意在别人发生了灾荒的时候,拿出来救人吗?
想的太美好了。
越是听说被人灾荒,越是担心自己灾荒。
多少大地主,宁可粮食放在仓库里发霉,也不愿意拿出来高价出售。
这就是拥有鱼米之乡称号的江浙安徽的华国,一直处于粮食缺口,需要从国外进口的粮食的原因。
胡灵珊一直以来的主要粮食进口,都是加拿大,和印度。
可是如今,日美大战,英德大战,全世界到处都缺粮,加拿大的粮食要么去了英国,要么去了日美,根本不需要远道运到华夏。
而印度,其实没有外界以为的这么多粮食。
印度的库存粮食,早就大部分被英国调到了欧洲救急,而剩余的小部分,又被胡灵珊搬回了华夏,印度如今几乎没有库存粮食了。
为什么胡灵珊要大摇大摆的把印度的粮食搬回浙江?
那是被以讹传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