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刘振明并不知道什么叫做重弩或作强弩和轻弩,更不知道强弩和轻弩的区别,认为拿在手上的,能射出两枚箭及以上的,用拉的,是将箭搭在怒身上边的,就是弩……
这还真的不能怪刘振明,尽管在后世是一个理科生,且还有安保的责任,但是在对军用器械及安保器械都有严格规定的后世社会之中,想要接触弩、弓不难;
但是要接触真正能伤人、杀人,且还是恢复武器原本的兽、性,能一发杀死两人或多人的弩,接触了还不算,还要能制造出来,这对于刘振明来说,还是真是挺难!
自从进入了热的兵器时代,冷兵器除了文人墨客和古代军事方面的爱好者去研究外,其他的人更多的关注热的兵器,特别是航空导弹、全球卫星、核武器这样的等等。
而关注冷兵器的文人墨客和古代军事爱好者,仅占对后世人的百分之十几,若再加上能够有亲手制作一个简单的弓箭这个条件的话,这比例还会折半或者锐减为百分之一都不到……
幸好苏择东和刘振明所生活的地方叫做元末明初的江浙行省,并不是后世的浙江省、江苏省;
所以,就现在的这些地方情况而言,与后世只是在地理位置上有着相同的地方,而人文科学、经济发展方向、体育等等方面关系都不大!
这就说明了与他们一直生活着的古代人,与他们朝夕相处、把酒言欢的都是有着最原始的生存本领的元末的青壮年们!
刘振明没有见识过真正的弩所能发挥出的威力,元末的青壮年们就知道,张德兴就很清楚重弩和轻弩的区别,也知道攻城弩怎么制作。
则东振公司的科研部门在研究、制作重弩和轻弩、攻城弩的过程中,张德兴的功劳最大。
在刘振明的调教之下,他不光会在纸上完整地绘制出重弩、轻弩及攻城弩的设计图纸,也能通过实验和实践,在苏两三的帮助下,计算出准确地数据,以此来提高弩的最大效率和耐磨度等等。
吴一道这一次能兵不血刃地用轻弩、重弩和攻城弩将三百多个蒙古骑兵送到地狱中见阎王,张德兴和刘振明的功劳不可谓不大!
缓过神来后的蒙古骑兵便与冲杀上来的汉人骑兵们展开了殊死搏斗,并用强大的的实力证明了吴一道领导的前军上路军的冲击是错误的是鲁莽的。
蒙古骑兵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地强悍的,前军的上路部队主要是以吕珍的精锐的九十名骑兵组成的,只有十名鬼兵队队员的上路部队断然不是第二分队的四百多名蒙古骑兵的对手。
吴一道在后边看着有些着急了,想着是否要按照原定的计划等中军上来支援。
但当吴一道看了看中军距离前军的上路军的距离之后,这个想法立即中止了!
由于上路军是绕过了蒙古骑兵的第一分队,直接与蒙古骑兵的第二分队硬碰硬的,在人数上本来就占据优势了,又没有弩和弓箭作为掩护,这样上去的确很容易吃大亏。
若是再等待中军的重量和后路扑向前去,那定然是为时已晚了,吴一道觉得,战前这般计划应该是考虑到蒙古骑兵太过于强大,会冲过来,所以让前军避免更大的伤亡,则都撤退了让中军上。
但是目前的情况看来,蒙古骑兵的第一分队因轻敌而惨败了之后,第二分队又受到了前军的上路部队强而有力的打压;
虽然前军上路的一百号人绝对不是四百名蒙古人的对手,被剿灭是时间的问题,但就因为这时间的宝贵,则就决定了再不能按照原定的计划,等待中军支援了!
吴一道当机立断地下令使用攻城弩的三十六名士兵中的三十三名士兵,全部放下攻城弩,骑上马,一同杀过去。
吴一道留下的三人继续推动、使用一辆攻城弩,等前军士兵撤出来后,便用其强大的威力,尽量地掩护前军士兵撤退!
命令一下,全军立马行动起来,拿重弩的也多半是换上了真刀真的枪,也有人使用三板斧的,逞亮在午后南方冬日的柔情的阳光照耀下,却也显得格外的亮眼!
吴一道身先士卒地拿着惯用的长戟就冲到了蒙古骑兵的包围圈中,长戟、长枪等长兵器只要使用的好,那个人就绝对是蒙古骑兵最为头疼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