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华夏真相集 背砍刀诗人 > 第六十八集 三道并起(第2页)

第六十八集 三道并起(第2页)

大司农黄尚闻知,请求执金吾梁商营救。尚书仆射黄琼也入宫密奏,请重新辩审此案,以明事实真相。

经过详细调查,李固冤情大白,因被释放,调离朝廷,担任广汉郡雒县令。李固行到白水关,解除印绶还给朝廷,自回家乡汉中,关门杜客。

两年之后,梁商为大将军,聘李固为从事中郎。李固见梁商为人谨慎懦弱,不能整饬法纪,于是奋笔疾书,慷慨进言。其书略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春秋》褒仪父以开义路,贬无骇以闭利门,夫义路闭则利门开,利门开则义路闭也。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周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满道。朝廷初立,颇存清静,未能数年,稍复堕损。左右党进者,日有迁拜,守死善道者,滞洇穷路,而未有改敝立德之方。又即位以来,十有余年,圣嗣未立,群下继望。可令中宫博简嫔媵,兼采微贱宜子之人,进御至尊,顺助天意。若有皇子,母自乳养,无委保妾医巫,以致飞燕之祸。明将军望尊位显,当以天下为忧,崇尚谦省,垂则万方。而新营祠堂,费功亿计,非以昭明令德,崇示清俭。自数年以来,灾怪屡见,比无雨润,而沉阴郁泱。宫省之内,容有阴谋。孔子云:“智者见灾,考虑其由;愚者见异,视若无睹。”天道不论亲疏,故可敬畏。若能整顿朝廷纲纪,推行正道,选立忠良,则将军必继伯成之后,建崇功伟业,成全不朽荣誉。其沉湎于荣华富贵,追求高位之外戚,焉能与将军同日而语哉?

梁商览其奏书,不以为意,亦不听从。至永和元年,太尉王龚痛恨宦官专权,上书极力陈其罪状。黄门常侍指使门客,向朝廷诬告王龚有罪。顺帝信以为实,遂命王龚自辩。

李固听闻此事,再向梁商上书,请其出面营救王龚。

梁商亦知王龚被诬冤枉,即日进宫,向顺帝进言,事情才告平息。

永和三年,日南郡象林县蛮族首领区怜叛乱,攻城夺县,杀官掠富。朝廷诏命侍御史贾昌为帅,与州郡官府合力讨伐。

汉军不胜,反受区怜围攻年余,援兵粮草都无法接济。

顺帝召集朝廷百官,以及大将军、太尉、司徒、司空四府掾属,询问对策。众人大都主张征发荆、扬、兖、豫四州军队,前往交趾增援。

李固力排众议,当场批驳道:若荆、扬无事,征发其兵可也。然今二州盗贼磐结不散,武陵蛮夷未辑,长沙、桂阳数被征发,如复扰动,必更生患,其不可一也。又兖豫卒被征发,远赴万里,无有还期,诏书迫促,必致叛亡,其不可二也。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致死亡者十必四五,其不可三也。远涉万里,士卒疲劳,比至岭南,不复堪斗,其不可四也。军行三十里为程,而去日南九千余里,三百日乃到,计人禀五升,用米六十万斛,不计将吏驴马之食,但负甲自致,费便若此,其不可五也。设军所在,死亡必众,既不足御敌,当复更发,此为刻割心腹以补四支,其不可六也。九真、日南相去千里,发其吏民犹尚不堪,何况乃苦四州之卒以赴万里之艰哉!其不可七也。

群臣听他侃侃而谈,口若悬河,满堂皆惊。

顺帝连连点头,笑问道:若依卿计,则待奈何?

李固奏道:前中郎将尹就讨伐益州叛羌之时,益州便有民谚唱曰:“虏来尚可,尹来杀我。”皆都不附朝廷,反而助贼。其后尹就被征还朝,以兵权交付刺史张乔;张乔因其将吏,旬月之间便即破殄寇虏。依臣之计,宜更选有勇略仁惠可任将帅者,以为刺史、太守,悉使共住交趾。今日南兵单势孤,且无谷可食,守既不足,战又不能,可将官民迁徙到交趾,平乱之后再命返回。同时可招募收买蛮夷,使其互相攻杀;如有能离间敌人、斩杀蛮夷首领者,许以封侯,赐予食邑。臣举故并州刺史长沙祝良,性多勇决;又南阳张乔,前在益州有破虏之功,皆可任用。陛下宜即拜祝良等便道之官,前往平乱,必能奏功。

天子再问四府掾属:李固意见,卿等以为如何?

众人:臣等不敏,完全同意李固之策。

顺帝喜而从之,当即下诏,任命祝良为九真太守、张乔为交趾刺史。

张乔至任,开示慰诱,交趾叛民并皆降散。

祝良到达九真,单车入于贼营,布设方略,招以威信。叛军无不拜服,望风而降者数万人众,各蛮寨并皆为祝良筑起府寺,奉若神明。

由是不费朝廷大军,五岭之外复归平定。

闪回结束,永和六年。朝廷任命李固为荆州刺史,前往平叛。

李固奉旨出京,就职荆州刺史。上任伊始,即刻派出官吏,慰劳访问境内,赦免寇盗以前罪恶,皆命复为良民。于是收编叛贼头目夏密党徒六百多人,并命自相招集,开示威法。

半年时间,所有盗贼全部投降,州内从此太平无事。

平定叛乱之后,李固复又追究民变源由,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人贪赃秽行。

高赐等人大惧,以重金贿赂大将军梁冀,希图免罪;李固闻知,抓得更紧。

梁冀得到重贿,为助高赐等人脱罪,于是上奏:李固为荆州刺史,未达半载,境内盗贼无踪,诸叛皆平,实为国之栋梁,治世能臣。今太山盗贼屯聚多年,郡兵虽有千人之众,但因追讨不力,不能制伏盗贼。臣请调任李固为太山太守,以平盗乱,诚社稷之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顺帝以为善计,立即准奏,诏命李固交卸荆州刺史,调任太山太安。

李固接旨,只得放下高赐之事,转任太山。到职之后,只挑选留任一百多精壮士卒,余者全部罢遣回家种田,然后以恩信招诱盗贼投降。

不到一年,太山郡中贼人俱都逃散,还归田里。

由此天下太平,兵戈渐息。顺帝派遣杜乔等八人为使,到天下各郡案察民情,以考核郡守政绩高下。杜乔到达兖州,因见太山郡路不拾遗,遂表奏李固政绩为天下第一。

顺帝览奏大喜,诏命李固升任将作大匠,还京就职。

李固还朝,以为朝廷要职皆被宦官及外戚所据,以至国运不振;于是不断上书,向朝廷举荐贤士人才。乃先上疏推荐江夏黄琼、汝南周举等人,继又推荐陈留杨伦、河南尹存、东平王恽、陈国何临、清河房植等,皆为当世名儒。

顺帝皆都准奏,立即下诏召用杨伦等,又调升黄琼、周举,更任命李固为大司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