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动力太大的机器,电力不够,带不起来。
在田间做大功率的发电机,不合算。
高产量的作物,比如玉米、土豆、红薯这些,推农官们都没有发现。
凭着种植的法子,地里粮食产量是提高了,但感觉不够。
怎么改善呢?
冷若雪想到的办法,就是改进农具,让农民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种更多的地。
机械化不了,那就只能从牛身上考虑了。
犁地运货,牛可以帮助农民节省力气和时间。
牛……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养出来的。
反正就是,农民没有钱,没有钱种地的工具就差,种地工具差,种的地就少,收获的粮食就少,是个恶性循环。
只有先期的扶植到位了,才能快速摆脱这种恶性循环。
而自己,正好有那么一点钱。
重点扶植自然是需要从自己所在的郡开始。
冷若雪规划出几个地方,开养牛场,大规模养牛的,她还是头一个。
农忙的时候,牛可以出力,只需要换牛的口粮就行,牛多了,可以杀了吃肉。
卖不完的牛肉,可以做成罐头。
这一规划,好像……还有得挣。
所以,用钱生钱,加上上面有人肯扶持,挣钱就好像很容易的事情。
“人均十亩田”计划书就做了出来。
乾国人少地多,不存在地不够用的情况,只有生产力低下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耕牛不能随意宰杀的问题。
耕牛少,作用大,所以很多时候,重要生产力的牛,都是不能随意宰杀的。
人工大规模养殖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次是税收的问题。
冷若雪提出,按亩按银钱收,而不是按产量收,凡达到人均十亩田的,按五亩田地的税收。
因为还要空出田地养田的时间。
每亩的税,按照以往的平均值折算成银钱,达到人均十亩地的,田税在八折的基础上,只收五亩地的税。
清源县愿意作为试点。
户部不支持,也不反对,反正不用他们拨钱,又是郡主自己的封地,爱怎么折腾怎么折腾吧。
宰不宰牛的,在你自己的封地,你说了算。
所以人均十亩田的计划,在朝堂上亮了一圈,不需要讨论什么,算是默许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