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中国古代历史大全 > 明成祖经营南海 旧港宣慰司 旧港宣慰使 底马撒宣慰司(第1页)

明成祖经营南海 旧港宣慰司 旧港宣慰使 底马撒宣慰司(第1页)

一、明成祖经营南海

管理方法

命名岛礁

郑和七下西洋,受命于明成祖,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前六次均发生在永乐年间,而且每次必登、必书南海诸岛,在中国外交史和航海史写下了光辉一页。这大概就是以“永乐年号”命名“永乐群岛”意义之所在。有关记录郑和下西洋的著作,多成书于“宣德”年间,这或者就是以“宣德年号”命名“宣德群岛”的原因。

郑和多次往返南海诸岛,以郑和之名命名“郑和群礁”,是对这位著名航海家、外交使臣的纪念。跟随他一起下南洋的航海家也没有被忘记。景宏岛以郑和下西洋的副使王景宏之名命名。南沙群岛的马欢岛,被白色珊瑚沙和贝壳碎屑覆盖,还有水质不错的淡水井,以明代航海家、翻译家马欢之名命名。马欢精通伊斯兰的宗教语言——阿拉伯语,三次随郑和下西洋,著有《瀛涯胜览》一书,详细记述了下西洋的经历以及所到各国的风土民俗、地理特征,也记述了一些南海诸岛的名称和地形地貌,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与马欢岛同处于“形如橄榄”环礁上的费信岛,以明代航海家、翻译家费信之名命名。费信,“回教徒,以能解阿拉伯语言,被命为通译”。他先后四次随郑和出使西洋,将自己历览海外各国情况写成《星槎胜览》二集,书中以“七洲洋”命名西沙群岛,以“昆仑洋”命名南沙群岛。位于南沙群岛的巩珍礁,以明代航海家巩珍的姓名命名,他是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幕僚,特别是成书的《西洋番国志》记录了所经二十多国的风土民情及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全过程。

《郑和航海图》以“石塘”、“石星石塘”、“万生石塘屿”为今之西沙、东沙、中沙和南沙群岛之名。

设置机构

永乐四年(1406年),郑和船队平旧港(今印尼巴邻旁)陈祖义,在其地设立旧港宣慰司,是为大明最南方疆土,以控制南洋核心要冲地带。

施进卿因为协助郑和歼灭陈祖义有功,被封为旧港宣慰使。向他赐印诰、冠带、文绮、纱罗。这样,明朝加强了对旧港的控制,使郑和船队远航无后顾之忧。在旧港设宣慰使司是郑和下西洋的一大外交成果,影响力波及整个亚洲和非洲东岸。在16世纪初,波斯旅行家阿里·阿克巴尔在《中国纪行》中把苏门答腊-阇婆当做中国十二个省中的第十个省。然而宣慰使司虽为明建制,施进卿依然服属爪哇,他所控制的范围狭小,比不上过去的三佛齐国。

永乐八年(1410),平锡兰(今斯里兰卡),擒其王至京,改立新王;扶植原属暹罗(泰国)的满剌加(马来半岛)独立而作为大明藩属,并平定苏门答腊内乱,扶立其王;一系列举措确立了大明在南洋的权威,令海外贸易大兴,并开启了华人大规模开发南洋的时代,与汉武帝之凿空两域意义足可相匹,海外藩王相继来朝,皆仰慕中华的强盛,竟遗令不肯归国,请留葬于中华之地,其气象之伟大,永远今后人追想。

移民南洋

基于南海的开发和管理,南海沿岸国家和地区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程被推动。此后,出现了大量华人移民,他们对东南亚的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重大意义

西沙、南沙群岛,都是中华民族先辈开发的海域与岛屿,不但最早发现,还命名岛礁,还有郑和下西洋船队航海经过南沙岛屿进行补给淡水的史实。南海西洋诸国相继来朝,贡使贸易频繁。郑和等不辱使命,明成祖对南海西洋诸国的共享太平之策获得了成功,还将先进的中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政教文化等远播海外。

郑和下西洋和明成祖经营南海诸岛是相辅相成的两件事。郑和下西洋被《剑桥中国明代史》誉为“海上的远征”。明朝对于南海诸岛的影响之深。另外在南海诸岛经常能够发现“永乐通宝”,这也为明成祖经营南海诸岛提供了实物证据。不仅如此,在现代海洋国土和海洋资源日益凸显重要性的今天,明成祖经营南海更是显得非常有意义,这给中国在历史上拥有南海诸岛的统治权提供了充分的史料依据。

如果基于历史的领土主张可以定义对水域和海洋的管辖权,那么中国人可以指出600年前他们曾在这些海域畅行无阻的事实。

成就总结

明成祖经营南海:大大促进了明代航海事业的发展;郑和船队展示了明帝国的政治和军事优势,加之经济利益的刺激,明廷主导的朝贡体系的规模大为扩展;给中国在历史上拥有南海诸岛的统治权提供了充分的史料依据。

二、旧港宣慰司

历史背景

众举道明

旧港,一作巨港,位于苏门答腊岛南部的巴邻旁(Palembang),在当时是商人汇集的区域。三佛齐,当地汉人称之为“旧港”。前代至洪武间为一国。今为旧港宣慰司地,古干陀利也。在占城之南,相距五日程。居海中,或曰居真腊、爪哇之间。

明朝初年,苏门答腊岛这块地方有一个叫做三佛齐的国家,大约在郑和下西洋之前,爪哇国出兵灭掉了三佛齐古国,引起了当地的混乱。因为苏门答腊这地方土地肥沃,所以不少下南洋的华人就在那里安了家,从事水稻等生产。“有南海人梁道明者,弃乡里往居之,闽广之从为商者数千,推道明为酋长,而施进卿副之。”梁道明领兵守卫三佛齐北方疆土,对抗满者伯夷。十年间有几万军民从广东、福建渡海投奔梁道明王,雄视一方。当时指挥孙铉出使海外,正好偶遇其子,挟与俱来。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梁道明国王的同乡监察御史谭胜受和千户杨信带敕书前往招安;梁道明国王和臣子郑伯可一同入朝贡方物,受赐而还。四年,旧港头目陈祖义遣子陈士良,梁道明遣侄子梁观政并来朝。

智除海盗

陈祖义也是广东人,因为犯事举家逃到旧港,投渤淋邦国麻那者巫里手下为将。国王死后,自封酋长,据《瀛涯胜览旧港记》记载,陈祖义虽朝贡,而为人“甚是豪横,凡有经过客人船只,辙便劫夺财物”。

永乐三年六月(1405年7月),郑和舟师首下“西洋”。永乐五年(1407年)返航回国。返途中,郑和派人招抚陈祖义。陈祖义认定郑和的船队“有宝物”在船上,于是派人向郑和表示他想投诚,其实陈祖义是想诈降,然后一举抢夺郑和的船队。虽说陈祖义的人数和船只数量都不及郑和,但他鼓动部下说:“明朝的船队虽众,但操船者初涉远洋,大多为河塘之师;明朝的船虽大,但行动迟缓,且不熟地形;明朝的水师虽强,但多年未战,骄兵,且以马步兵为主。”更重要的是,陈祖义根本瞧不起郑和,而且这个太监还是靠陆战出名的。

陈祖义没有料到,郑和对陈祖义早有提防,因为郑和船队经过占城以后,一路上听到的都是对陈祖义的投诉。更幸运的是,陈祖义的阴谋被旧港的华人领袖施进卿知道了,他把消息告诉了郑和。郑和立即作了反偷袭的准备与部署。

秋毫无犯

郑和船队从占城出发,驶往目的地旧港。航行中,郑和船队“遇夜泊,船听中军船招宗喇叭响,各船依序随宗安插,不许私求稳便远泊,因而疏虞”。所经地区,“番人皆张目结舌,悉皆称赞天兵之力、之神,蛟龙走兔虎奔”,国外民众看到中国气势磅礴的大型战船群和船上精良的武器装备,都不禁慨叹:其“威武之振,前代罕见”。跟随郑和多次下西洋的这支水上亲兵部队,也是跟随他在明初多次战争和“靖难之役”硝烟中锻造出来的精锐之师。

船队到达旧港,进行了物资补养、船质检查和修补的工作。《三宝垄华人编年史》记载:“中国明朝皇帝的舰队在三宝垄停泊了一个月,以休整船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