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南唐李煜古诗 > 第186章 岭南总动员(第1页)

第186章 岭南总动员(第1页)

在正常行军速度下,林仁肇没那么快赶到虔州,但朱令赟派出人去接应,一打听才知道,百胜军已经先行一步开拔汝城,这让林仁肇有点措手不及。

按照战前会议商定,朱令赟的任务首要是“扼守整顿虔州”,其次是“伺机攻取汝城”,最关键的一点,两人同为中路军,要共同完成攻取雄、敬、潮三州的战略目标!

林仁肇身为岭南招讨使,对于朱令赟私自行动的行为很不满,可又说不出什么,毕竟朱令赟是百胜军节度使留后(代理、候补的意思),他指挥百胜军展开攻取汝城的行动,也符合战前规划,可要细究起来,总归是有点不顾大局了,因为汝城战火一烧起来,南汉东北战线也会随之调动,相当于打草惊蛇!

不满归不满,林仁肇没空抱怨,命令部队急行军。

十二日,五千人马累的吐血,终于赶到了九州(会昌)。

林仁肇不敢怠慢,立即派出四路斥候,一路前往虔州去联络朱令赟部,另外三路前往武平场、上杭场、龙南场的南唐驻军。

所谓“场”,是盛唐及五代时期的一种特殊行政单位,在级别上高于“镇”、低于“县”,南唐境内有十五场,如龙泉场、石城场、万载场等。至于“场”的设置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连年战争、人口锐减,南唐将多个镇合并之后形成“场”,能够加强管理。二是用来驻军,有点类似于“建设兵团”的性质。

武平场镇遏使手下三千人,其中一千为乡兵,上杭场防御使手下五千人,其中四千为乡兵,龙南场防御使手下三千人,皆为乡兵,加上林仁肇亲率大军五千,合计一万五千人。

屯兵九州之后,林仁肇第一道军令就是,派游击将军马承信率领骑兵五百、步卒两千,携带必要辎重前往虔州,要求百胜军行军司马宋旸带兵两千,共赴汝城。

汝城不是已经有了朱令赟了吗?

没错,这些人就是去支援朱令赟的!

在林仁肇看来,汝城是一个“易打难守”的存在。

容易打的原因是,主要是地方小、守军少,说的直白一点,就算是“围而不打”,也能逼得汝城南汉守军投降。

至于难守的原因,主要是地理因素,大庾岭以西北的郴州,主要依靠汝城这一个“连接点”,与南汉政权保持联系,一旦汝城有失,周边的韶州(韶关)、英州(英德)南汉守军,绝不会坐视不理。

尤其当林仁肇听说,此时镇守汝城的将领是曹镤时,他才意识到朱令赟这次捅了一个多大的马蜂窝!

在南汉政治生态中,曹镤只是一条小丑鱼,可他背后的是一条大鲨鱼,正是知承宣院兼内侍省、内给事、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大将军兼内太师……南汉最是位高权重的宦官,龚澄枢。

林仁肇原来就是闽国将领,驻地漳浦、闽汉相交,对于曹镤与龚澄枢的关系有所了解,简单说,曹镤是龚澄枢的义子。

看过《大明王朝1566》就不难理解,“父子关系”对于宦官的重要意义,那不仅是一种名分认定,更是一种“政治结盟”的方式。

真以为,曹镤在汝城搜刮民脂民膏,仅是为了送给皇帝刘鋹享乐?肯定是先送给干爹!

相对应的,如今“儿子”曹镤有难,龚澄枢绝不会坐视不理,否则,其他的儿子、孙子们一看,这拜干爹也没啥用,散了吧!

龚澄枢能够稳坐南汉宦相的宝座,手底下这帮“孝子贤孙”功不可没,他绝对不会允许“树倒猢狲散”的可能性。

事情果然如同林仁肇所料,就在援军出发当天,镇守英州、韶州的南汉守军也接到了命令,立即挥师北上,沿着福溪官道火速奔袭汝城。

朱令赟攻破汝城子城,俘虏曹镤、田寓、赵赫煊等人,同时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一切看起来都挺美好。

福兮祸所伏。

为了“烟熏火燎”地逼子城敌人投降,朱令赟几乎烧光了罗城中一切能烧的东西,同时,陈滨为了预防自己被困死在城中,把罗城的城门都拆了。

拆家一时爽,爽完了呢?如果这个时候,南汉军队杀过来怎么办?

很快,朱令赟也意识到这个问题,赶紧命人去修补城门、城墙!

砖石不够,就只能拆民房了,好在汝城老乡们得到了实惠,干活还有工钱。

罗城刚修了一半,南汉援军就到了大坪隘口,此处距离罗城外围不到五里路,陈滨在这里埋伏三百步卒,权当警戒。

三百步卒都是钦州乡兵,校尉大人让他们镇守关隘,领头也深知,自己这边打起仗来真不行,干脆,挖坑吧!

还别说,这些人当“工程兵”绝对合格。

大坑、小坑,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在大屏关隘外围挖了一大片,自己人来了,他们可以带路,要是南汉军队来了,就自求多福吧!

韶州守备祁夔第一个赶到,也是第一个倒霉蛋儿。

一进入大坪关,他就发现远处隘口有人探头探脑,不多时,百胜军的旗号摇晃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