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不理解的事多了。
《华盛顿海军会议》结束后,法国决定拿出10亿法郎,打造一支在地中海范围内拥有一定竞争力的舰队。
不说能打得过俄罗斯和英国的地中海舰队。
至少不能比意大利的差。
10亿法郎给陆军,不说能将所有法军部队都改造成装甲部队,至少可以打造4个俄式装甲师。
马奇诺防线的预算至少要30亿法郎。
参考法国的实际情况,最终成本应该在预算的两倍左右。
如果都拿去组建装甲部队——
想都别想。
“等你到了元帅的位置上,你就会理解元帅的决定了。”
埃米尔·梅耶不想过多解释。
这事儿也没法解释。
帝俄时代很多俄罗斯人对沙皇失望的原因是,沙皇似乎只关注国家大事,罔顾民生。
问题就来了。
沙皇如果天天盯着普通俄罗斯人身边那些鸡毛蒜皮,那还要各级官员干什么?
俄罗斯要演习,乔治也只是给出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演习如何进行,演习部队的装备何时装车,这是参谋部的工作。
埃米尔·梅耶无法解释的事,在德国似乎更容易一些。
德国的情况比法国更糟糕,法军是因为经济原因,无法成立装甲部队,德军则是受到《凡尔赛合约》的限制,连火炮都不能装备。
德军之所以没有全部解散,是为了镇压国内叛乱。
对付叛军有机枪就够了,用火炮实属浪费。
在某些时候,德国人是很灵活的。
所以德国在拿到西伯利亚银行的贷款后,第一个成立的企业是拖拉机。
而且是履带式拖拉机。
履带式拖拉机的底盘,跟装甲战车的底盘差不多,发动机直接就是通用的。
克虏伯的装甲钢,早在世界大战前,就是全世界最先进的。
克虏伯的火炮,虽然射速不如法国人的火炮,射程和威力都远远超出,和射速相比,这两种更重要。
解决了底盘,发动机,装甲,以及火炮,装甲战车的相关技术,对于德国来说就只剩一个整合问题。
有了装甲战车,还得会使用才行。
这就是德国宁愿冒着人才流失的风险,也要把古德里安和隆美尔们送去俄罗斯交流的原因。
戴高乐也希望法军能派出军官前往俄罗斯进行“交流”。
“让世界第一陆军主动承认自己不如俄罗斯,这怎么可能呢——”
埃米尔·梅耶苦笑,世界第一不是那么好当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