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这一番狠话很见成效,安南现任胡氏国王的答复很快就传到了京城,在答复的书信中,这位国王进行了深刻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表示自己不过是临时占个位置而已,国号纪年都没敢改,现在已经把位置空了出来,诚心诚意等待陈天平回国继承王位。
这个回答让朱棣十分满意,他也宽容地表示,如果能够照做,不但不会追究他的责任,还会给他分封土地。
然后,朱棣立刻安排陈天平回国。
话虽这样说,但朱棣是个十分精明的人,他深知口头协议和文书都是信不过的(这得益于他早年的经历),因为当年他自己就从来没有遵守过这些东西。
为保障事情的顺利进行,他安排使臣和广西将军黄中率领五千人护送陈天平回国,按照朱棣的设想,陈天平继位之事已是万无一失。
可是之后发生的事情只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耸人听闻。
黄中护送陈天平到了安南之后,安南军竟然设置伏兵在黄中眼皮底下杀害了陈天平,还顺道杀掉了明朝使臣,封锁道路,阻止明军前进。
消息传到了京城之后,朱棣被激怒了,被真正地激怒了。
真是胆大包天!
阳奉阴违也就罢了,竟然敢当着明军杀掉王位继承人,连大明派去的使臣都一齐杀掉!
不报此仇,大明何用!养兵何用!
安南平定战
杀掉了陈天平,胡氏父子安心了,陈氏的后人全部被杀掉了,还顺便干掉了明朝使臣,他虽然知道明朝一定会来找他算账,但他也早已安排好了军队进行防御,并在显要位置设置了关卡。
只要占据有利地势,再拖上了几年,明朝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地位。
这就是胡氏父子的如意算盘。
算盘虽然这样打,但他们也明白,明朝发怒攻打过来不是好玩的,于是他们日夜不停操练军队,布置防御,准备应对。
但出乎他们意料的是,过了三个多月,明朝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莫非他们觉得地方偏远,不愿前来?
存有侥幸心理的胡氏父子没有高兴多久,战争的消息就传来了,明朝军队已经正式出发准备攻取安南。
这早在胡氏父子的预料之中,所以当部下向他们报告军情时,父子俩还故作镇定,表明一切防御工作都已经预备好,没有什么可怕的。
这对父子之所以还能如此打肿脸充胖子,强装镇定,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父子两个并不知道为何明朝要过三个月才来攻打他们。
那是因为军队太多,需要动员时间。
多少军队需要动员几个月?
答:三十万。
当然了,根据军事家们的习惯,还有一个号称的人数,这次明军军队共三十万,对安南号称八十万,胡氏父子从手下口中听到这个数字后,差点没晕过去。
带领这支庞大军队的正是名将朱能,此人我们之前已经介绍过多次,让他出征表明朱棣对此事的重视,朱棣期盼着朱能可以发扬他靖难事后的无畏精神,一举解决问题。
参考消息
临行交代两件事
出征安南时,朱棣向朱能交代了两件事:第一,虽然安南天气炎热,但夜间很凉,晚上不盖被子容易生病,所以军中人人都要带上棉被;第二,当地人喜欢下毒药,所以要时刻提高警惕,官兵喝水要亲自凿井,而且饭要自己做着吃,不乱吃陌生人的东西。有这么细心体贴的领导,想不打胜仗也难。
可惜天不如人愿,估计朱能也没有想到,他不但没有能够完成这次任务,而且连安南的影子都没能看见。
明军的行动计划是这样的,分兵两路,一路以朱能为统帅,自广西进军,另一路由沐晟带领,自云南进军。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军事计划,凡是攻打安南,必从广西和云南分兵两路进行攻击,这几乎已经是固定套路,从古一直用到今。
可是意外发生了,朱能在行军途中不幸病倒,经抢救无效逝世,这也难怪,因为大军出发走到广西足足用了三个月。一路上颠簸不定,朱能的所有精力在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中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再去参加一场战争也太苛求他了,应该休息休息了。
朱能的位置空出来了,代替他的倒也不是外人,此人就是被朱棣称为“靖难第一功臣”张玉的儿子——张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