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番商议后,梁家一家三口一拍即合,村里不能待,那就去城里。
现在农村条件比城里不差,城里没工作往农村跑的,大有人在。城里户口也不值钱,只要入城居住,随时都能去军管处迁户口。
这种情况要到1954年底人口普查结果出来后,出台了人关于户口的新政策,之后再想迁户口那就难了。
第二天,梁丰年便赶早的回机修厂,找厂里问有没有空余的经租房。
现在还没有街道办,公安部下有十几个各种街道组织还没整合,住房问题归公房管理委员会承办。(1952年10月底,四九城才出现几个居民委员会和街道办事处的试点,后面陆续发展普及。全国正式成立普及街道办是在1954年12月,估计四九城1953年就普及的。)
一问之下,厂里所在地区的经租房空着不少,现在正是建设初期,缺乏工人,房多人少。
在厂里领导了解到他的情况后,义愤填膺的直接帮忙联系开了介绍信。并且给他批假,把家搬好再来上班。
梁丰年进城只用一天时间就办理好了住房问题,因为他一家三口人,租了两间房,厨房公用。虽然比较小却也有二十个平米,足够一家三口人住了,兴奋的他连夜把房间打扫好。
次日一早,就急匆匆的赶回家,把好消息告诉媳妇丁艳和闺女梁拉娣。
一家人喜出望外,没想到这么快就弄好住房问题。
都说好事成双,正在一家人高高兴兴收拾准备搬家时,村长梁丰收来了。
一进门梁丰收就直奔主题。“丰年,你家的地,我给你要回来了。你看怎么处理?”
他这虽然不是雪中送炭,也算是锦上添花。知道梁丰年不方便种地,才询问怎么处理。
梁丰年老实人一个,说话也不拐弯抹角。“丰收哥,不瞒你说,我们一家准备搬我工作的地方住,媳妇身体不好,我离家太远也不方便照顾她。地你看帮忙处理吧!随便给点粮食就成。”
他原本对土地都不怎么抱希望,准备把家里户口都迁城里了。没想到梁丰收帮他把地又拿回来了,这迁户的事决定延迟,毕竟一年也有不少粮食。
梁丰收瞬间明白梁丰年的用意,他家进城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梁丰余那人,都是差不多一起长大的,什么性子都了解。就算不报复,等以后三个儿子出来也得搞事,绝对不得安生。
“那成,丰年我帮你安排,还是正常行情。每亩地七十斤粗粮三十斤细粮,你家五亩地,一年五百斤粮食。每季粮食我帮你收,你有空就回来取。”
一亩地一年一百斤粮,这是村里种地的正常行情。给梁丰余收八十斤粮,那是他提出来的,梁丰年老实没计较。
梁丰年当即点头。
“好,丰收哥,就按你说的来。”
第二天东方泛白,梁丰收还帮找来了驴车,梁丰年一家就这么悄悄的离开了小梁村。
但一家人是兵分两路,梁丰年老两口带着细软家具进城。梁拉娣也在梁丰收的帮忙下,买了两头肥猪,一路向着秦家村常威家赶去。
梁拉娣早就想来找心心念念的常威了,那颗心早就被俘虏,只是担心老娘一个人在家,怕大伯会报复……
常威的小院。
秦淮茹悠悠醒来,经过多次交流慢慢适应,现在事后一觉睡醒只是有点疲惫。但一旦恢复过来后,会发现自己更精神了些,面貌也更精致了。
漂亮美丽,谁不喜欢?
虽然每次痛苦并着快乐,但自己就是又菜又爱玩……
看外面天已经日上三竿,起床到院里洗漱。
刚洗漱完,院门被敲响。
秦淮茹心里好奇是谁来了,常威回来可不会敲门。村里人定肉也不会上门,都是常威下集时说,第二天赶早在家门口等着取。
打开院门,一个年轻貌美的姑娘映入眼帘。
长的很漂亮,不比她差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