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受到宣召的众人便来到立政殿,见李二一脸笑吟吟的样子,便知道不是坏事。
李二把手中的飞鸽传书给了众人查看,众人一看便即了然,看来大唐的灾情有望解决,怪不得陛下如此高兴。
李二首先说道:“孝恭,岭南水师已经把五百万斤粮食交付杭州水师,其他的需要你来协调各地水师力量,让这五百万斤粮食以最快的速度运来长安。”
李孝恭点点头,“诺。”
“药师,你看粮食交易的第二阶段便是需要兵甲,虽然只是我大唐换装下来的兵甲,可有什么隐患没有?”
“陛下,飞鸽传信消息太少,不太好判断,但从目前来看,却是无碍的,我朝历年换装的兵甲应该不少。
这个什么林邑,远在岭南更南方二千里,只要岭南舰队觉得可以,便可以答应下来。”
李二再看向阎立本、阎立德,这哥俩一个是工部尚书,一个主管将作监,大唐军方每年换装下来的兵甲相关情况,他们最是清楚。
“陛下,工部仓储的二手兵甲堆积如山,回炉再造的不足三成。”
“为何?”众人一齐问道。
“陛下,我朝的武器都是经过多次锻造的,锻造后的兵甲比刚出炉的钢铁质量要好。
我们的炉温技术不过关,回炉的二手兵甲熔化缓慢,回炉再造成本比制作新武器还高。”
“可有办法解决?”李二不由惊问,兵者,国之大事,不可不察也,李二掌军多年,却是还不知工部和军器监有此等麻烦。
其他众人也是如此。
“臣正在学习冯家五郎的六本书册,或许学习完了,能够找到解决的办法。”一旁的阎立德说道。
“冯家五郎给了你六本书册,都是什么书?你学习了便能学明白解决炉温的问题。”李二有些诧异。
阎立德想了想说道:
“估计要完全解决炉温的问题,还是不足的,只能是改善一下,要想完全解决,还是需要请教冯家五郎。
另外,冯家五郎给了我六本书,三本算学,三本格物,言明此乃今后岭南书院的教材。
我看了以后,极有收获,却也有不少疑问,可惜他现在不在长安了啊。”
李二暗自皱眉,自已给岭南书院开放了皇家书院,这小子走前却只是把《三字经》《弟子规》的全文送入宫里。
至于阎立德说的六本书,他却是不曾见过。
而且这里面的知识要是太过厉害,涉及军器制作,就必须要考虑传承的问题,不能流传到国外去。
不过,李二想了想,以这小子的精明,估计早就有相应的安排了。
李二转头接着再看向李纬,“冯家五郎奏报中提到要稻种官员前往岭南,你看是何道理。”
李纬已是年过花甲的老者,面目便如老农一般,闻言呵呵笑道
“虽然传书中的信息有限,但应该是冯家五郞有办法取得对方的稻种,想要运回大唐来种植。
只是不知岭南舰队中可有人知晓稻种保存之法,否则运至广州时便是要坏了。”
李二听到这里,却是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