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中国古代史朝代顺序 > 清词 上(第1页)

清词 上(第1页)

清词

通常将明末与清代词统称为“清词”。词从南宋之后开始进入衰微期,元代、明代除了张翥、刘基、杨慎等少数词人外,词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一直无法与诗和曲相提并论。

明代末期出现云间词派,以陈子龙等词人为首的明末文学家正本清源,恢复词的正统地位,提倡“比兴寄托”,对衰微的词艺起到至关重要的振兴作用。

进入清朝之后,填词的风气一直蔓延,出现广陵词派、西泠词派等词派。到康熙年间,出现王士禛、陈维崧、朱彝尊、厉鹗、顾贞观、纳兰性德等重要词人,清词进入鼎盛时期。此后的一百多年,清词进入衰退期,除了厉鹗等人之外,没有出现重要词人。

到了晚清,随着张惠言、周济、项鸿祚、蒋春霖、谭献等著名词人的出现,清词再次进入繁盛期。清末又出现了王鹏运、朱祖谋、郑文焯、况周颐、文廷式、王国维等著名词人,其中王、朱、郑、况被称为“清末四大词人”,朱祖谋又被称为“清词殿军”(殿军:此处指“最后一位杰出人物”,不是指“最后一名”或者“第四名”)。

明末词和清词整体成就虽然不及宋词甚多,但是也涌现出陈子龙、陈维崧、朱彝尊、厉鹗、纳兰性德、项鸿祚、蒋春霖、谭献、王鹏运、朱祖谋、郑文焯、况周颐、文廷式、王国维等著名词人以及陈子龙、张惠言、周济、陈廷焯、谢章铤、王国维、况周颐等著名词论和词评家。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云间词派

清代词的中兴不是起源于清代,而是起源于明代。历史上政治史断代与文学史断代往往并不符合。明末清初的文学就是一个例子。

词在经历元明二代近四百年的衰微之后,在明末突然焕发出耀眼光芒。以陈子龙、宋征舆、李雯、夏完淳等优秀词人为代表的云间词派扭转了明代词衰微的局面,为清词中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说“明词不尽纤靡伤格”:“世讥明词纤靡伤格,未为允协之论。明词专家少,粗浅,芜率之失多,诚不足当宋元之续。唯是纤靡伤格,若祝希哲、汤义仍、〔义仍工曲,词则敝甚。〕施子野辈,偻指不过数家,何至为全体诟病。洎乎晚季,夏节愍(夏完淳)、陈忠裕(陈子龙)、彭茗斋(彭孙贻)、王姜斋(王夫之)诸贤,含婀娜於刚健,有风骚之遗则,庶几纤靡者之药石矣。国初曾王孙、聂先辑百名家词,多沈著浓厚之作,明贤之流风馀韵犹有存者。词格纤靡,实始於康熙中。倚声一集,有以启之。集中所录小慧侧艳之词,十居八九。

王阮亭(王士禛)、邹程村(邹祗谟)同操选政,程村实主之,引阮亭为重云尔。而为当代钜公,遂足转移风气。世知阮亭论诗以神韵为宗,明清之间,计格为之一变。而词格之变,亦自阮亭之名始,则罕知之。而执明人为之任咎,讵不诬乎。”点明云间词派在明末清初的重要地位,并认为词格堕落始于康熙中叶,而不是始于明代。著名词学家龙榆生说:“词学衰于明代,至(陈)子龙出,宗风大振,遂开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

因此,清词中兴的历史,实由明末开始。云间派早期词人中尤以陈子龙、宋征舆、夏完淳最为杰出。

陈子龙

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晚号大樽。明末杰出的诗人、词人、散文家、骈文家。陈子龙是明代杰出的婉约词名家。词在南宋灭亡之后的四百年左右时间内,逐渐进入衰微。陈子龙扭转了这个局面,开创云间词派,成为当时影响力最大的词派,奠定了他在词史上的地位。

陈子龙词在词史上的重要地位与其词境的成功创造是密不可分的。他的词在意境方面分别表现出了情韵生动、浑融自然、含蓄婉约等特征和风貌。这些风貌大大提升并增强了其词的内涵及价值,使得其词在明代词坛上熠熠生辉,并为清代词的中兴开辟了道路。他的词风影响了他去世后近半个世纪,对词坛回归南唐、花间、北宋风格作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二十世纪三大词学家之一的龙榆生先生说:“词学衰于明代,至子龙出,宗风大振,遂开三百年来词学中兴之盛。”著名学者钱基博在《中国文学史》评价:“子龙之词,则直造唐人之奥宇。……陈子龙之《湘真阁》、《江篱槛》诸词,风流婉丽,足继南唐后主,则得于天者独优也。观其所作,神韵天然,风味不尽,如瑶台仙子,独立却扇时;而《湘真》一刻,晚年所作,寄意更绵邈凄恻,言内意外,已无遗议。”清末著名词人、词评家谭献更是对陈子龙倍加推崇,认为他是明清两代第一词人:“有明以来,词家断推湘真(陈子龙)第一。”这个说法难免过誉之嫌(因为清词尚有其他名家可与陈子龙抗衡,而未必是陈子龙第一),却也可以看出其词成就之大。陈子龙词集有两部,分别为《江蓠槛》和《湘真阁存稿》,后世以“湘真”代称陈子龙,即因此而来。

宋征舆

宋征舆(1618—1667),字辕文,号直方,上海松江人,词人。与陈子龙、李雯并称“云间三子”。明末诸生,明亡后先后考中清朝举人、进士,开始仕清。官至副都御使。著有《林屋诗文稿》(含《海闾香词》等等)。《四库全书提要》云:“征舆为诸生时,与陈子龙、李雯等以古学相砥砺,所作以博赡见长,其才气睥睨一世,而精练不及子龙,故声誉亦稍亚之云。”。

宋征舆词作也有不少精品,如《踏莎行》:“锦幄销香,翠屏生雾,妆成漫倚纱窗住。一双青雀到空庭,梅花自落无人处。回首天涯,归期又误。罗衣不耐东风舞。垂杨枝上月华明,可怜独上银床去!清末著名词人、词学家谭献在《箧中词》中评曰:“何减冯(冯延巳)、韦(韦庄)?”宋征舆是云间词派中最先填词者,对促进云间词派形成有重大影响,虽然此后陈子龙的填词成就超过他而成为盟主,但是宋征舆的开创之功却不容忽视。

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是陈子龙的弟子,抗清事败殉难于南京,年仅十七岁。他在国变之前的词作也不外“晓风重楼人未归”“东风轻薄误多情”之类,而一旦国难家仇当前,他的词便勃发出沉郁凄清之气,如《一剪梅·咏柳》:“无限伤心夕照中,故国凄凉,剩粉余红。金沟御水自西东。昨岁陈宫,今岁隋宫。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长条短叶翠蒙蒙。才过西风,又过东风。”

清初词人

云间词派在入清四年后烟流云散,陈子龙、夏完淳均于这一年殉难,李雯病逝,宋征舆和宋征璧在顺治四年的倡和之后就极少有佳作出现。云间词派的第二代人物影响甚微,清词进入了“遗民时代”。清初诗人和词人,多是明代遗民和“贰臣”,如王夫之、屈大均、龚鼎孳、宋琬、彭孙遹、尤侗、余怀、徐釚、曹贞吉等都有词集;而以吴伟业的《梅村诗余》、王士禛的《衍波词》传诵较广。彭孙遹与王士禛齐名,词集《延露词》等,另有《金粟词话》。这些人是清代第一批词人。而稍后的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等人为清朝第二代词人。

遗民词人中,王夫之和屈大均尤其出色,龙榆生在《跋钞本湘真阁诗馀》中将二者与陈子龙并列为具“起衰之力”者:“明季词人,惟青浦陈卧子子龙,衡阳王船山夫之,岭南屈翁山大均三氏风力遒上,具起衰之力。卧子英年殉国,大节凛然,而所作词婉丽绵密,韵格在淮海、漱玉间,尤为当行本色,此亦事之难解者。诗人比兴之义,固不以叫嚣怒骂为能表壮节,而感染之深,原别有所在也。”

“贰臣”词人中,以吴伟业为一时领袖,其词婉约、豪放兼有,虽然整体质量并不如人意,但是也有不少篇章有高妙之处。陈廷焯评价“吴梅村词,虽非专长,然其高处,有令人不可捉摸者。此亦身世之感使然。”评其《贺新郎〔病中有感〕》:“悲感万端,自怨自艾。千哉下读其词,思其人,悲其遇。固与牧斋不同,亦与芝麓辈有别。”

清初词坛,除上述诸人外,还有所谓“前七家”,即宋征舆(辕文)、钱芳标(葆馚)、顾贞观(梁汾)、王士禛(渔洋)、沈丰垣(遹声)、彭孙遹(羡门)、纳兰性德(容若);加上李雯、沈谦、陈维崧,被目为前十家。王士禛、彭孙遹上面已简单提及,纳兰性德与顾贞观、曹贞吉并称为“京华三绝”,为北京词人之代表。宋征舆和李雯为云间词派早期重要成员,钱芳标与未被列入“前十家”董俞并称“钱董”,为云间词派后期代表,这些词人在清初影响颇大。

王夫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