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一日,徐敏子带同300残部,狼狈逃回了南宋光州境内。
战争结果
前线入洛之师已溃败,可是宋理宗仍沉浸在收复三京的喜悦中。
八月初九,他着手对这些地区的统治进行人事安排:授赵范为京河关陕宣抚使、知开封府、东京留守;赵葵为京河制置使、知应天府、南京留守;全子才为关陕制置使、知河南府、西京留守。
赵葵、全子才得到入洛失败的消息后,虽各拥兵数万,然以粮草未集为由,遂决定放弃应援洛阳宋军,立即自开封退兵。由于在撤退之前,他们没跟士兵们交代清楚,所以士兵们都以为是去增援洛阳,结果出城之后才发现是率军撤退,顿时人心大乱。宋军在撤军途中极无纪律,致使后军溃散,全部辎重遗弃在了中原。
在四川方面,虽然郑清之一再催促赵彦呐出兵,但赵彦呐却坚持不发兵救洛。端平入洛就此以失败告终。
由于赵范在开战不久后便反悔,宋军此次共出动6万人,结果是兵士丧失近半、寸土未得。
九月,宋理宗首先处理了主战官员与将领:赵葵、全子才官阶各削一秩;徐敏子削三秩、放罢;杨义等停职。(赵氏兄弟与全子才后来又回到宋蒙前线,犯下了比端平入洛时更大的错误。)又知道自己估计不足在先,只将史嵩之改职为刑部尚书。
其次,宋理宗下达罪己诏。他骂自己“朕以寡德”,承认“兵民之死战斗,户口之困流离,室庐靡村,胳胔相望,是皆明不能烛,德有未孚,上无以格天心,下无以定民志。”“托予小子不替上帝名,欲图绍复之功,岂期轻动于师干,反以激成于边祸,至延强敌,荐食神州。”“斩桑伐枣破屋流离之状,朕既不得见;慈父幼子寡妇哭泣之声,朕亦不得闻。”表示要“下诏以陈轮台之悔,益申儆于边防。”
战争影响
激化蒙宋矛盾
端平入洛行动为蒙古大举进攻南宋提供了口实,给南宋提早带来了边患。宋、蒙联合灭金使双方关系暂时得到缓和,但蒙军的北撤不过是待机而动,“端平入洛”正中其计。[6]
1234年年底,蒙古使者王檝来到临安,谴责宋廷“败盟”。
1235年春,元太宗遣皇子凉王阔端和曲出出师攻宋,宋蒙战争全面爆发。
削弱南宋国防
由于入洛之师的溃败,宋军伤亡惨重,大量器甲、舟车、粮食,悉委敌境,造成江淮空虚,无人守御。
加深宋廷混乱
端平入洛失败后,宋廷官员不是总结经验教训,精诚团结,一致对敌,而是再一次互相攻讦;主战者固然消极灰心,主守者也提不出任何良策,造成朝政的更大混乱。[6]
对外态度转变
宋理宗的对外态度发生了大转变。端平入洛的失败给了他很沉重的打击,先前一度高涨的热情灰飞烟灭,取而代之的是消极保守,并且贯穿在他之后的朝政中。宋孝宗虽然隆兴北伐失利,还是和虞允文念念不忘收复中原,在治理内政上也颇有作为。宋理宗则是这次挫折后再也没有打起精神,余玠之死、刘整之叛等等南宋灭亡的种子就是在宋理宗当政的后期埋下的。
历史评价
当时评价
洪咨夔:今残金虽灭,邻国方强,益严守备犹恐不逮,岂可动色相贺,涣然解体,以重方来之忧?[8]
丘岳:方兴之敌,新盟而退,气盛锋锐,宁肯捐所得以与人耶!
吴潜:河南取之虽易,守之则难,兵戎之资,所费何巨!民穷不堪,激而为变,今日之事,岂可轻议!
乔行简:自古英君,规恢进取,必须选将练兵,丰财足食,然后举事。今边面辽阔,出师非止一途,陛下之将,足当一面者几人?勇而能斗者几人?智而善谋者几人?非屈指得二三十辈,恐不足以备驱驰。陛下之兵,能战者几万?分道而趣京、洛者几万?留屯而守淮、襄者几万?非按籍得二三十万众,恐不足以事进取。借曰帅臣威望素著,以意气招徕,以功赏激劝,推择行伍即可为将,接纳降附即可为兵,臣实未知钱粮之所从出也。兴师十万,日费千金,千里馈粮,士有饥色。今之馈饷,累日不已,至于累月,累月不已,至于累岁,不知累几千金而后可以供其费也。
周密:是役也,乘亡金丧乱之余,中原ㄈ扰之际,乘机而进,直抵旧京,气势翕合,未为全失。所失在于主帅成功之心太急,入洛之师无援,粮道不继,以致败亡,此殆天意。后世以成败论功名,遂以贪功冒进罪之,恐亦非至公之论也。[9]
现代评价
第一,南宋君臣忽视了自身实力不足的客观事实,在作战过程中未对后勤保证予以足够重视。端平入洛的失败,不仅致使南宋人力、物力和财力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为蒙古出兵攻宋提供了口实,可以认为是长达半世纪的宋蒙战争的导火索。[7]
第二,虽然端平入洛在战略上是可取的,但却不一定正确,宋理宗急功近利,在这一方面的考虑有所缺乏。
第三,宋军在端平入洛上,关键是输在了战役层面:后勤补给与诸军配合。这很大程度上是南宋没有协调好自己内部矛盾的结果,而不是客观的必然。
这样总结下来,宋廷可以有两个决策:
①如果宋军能够协调好内部矛盾,那么两淮、京湖共同进军,保证供给,拿下三京,并建设成宋军的主要前沿防线,从而加大战略纵深,迟滞蒙军的进攻;
②全力以赴防守,巩固四川、襄樊、两淮三大防区,营建起弹性或纵深防御体系,从而挡住蒙古铁骑南下的脚步,至少也能保住半壁江山。
可惜南宋的高层像靖康之变时的北宋君臣一样,在战、守、和上举棋不定,每个方法都尝试,却又不肯花大力气,最后自吞苦果。前一个决策,战役执行严重错误,自不必说;后一个决策,防守不到位,导致宋蒙战争一开始四川、襄樊战线差点崩溃,孟珙、余玠等人好不容易才把局面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