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中国古代史历史 > 孙膑兵法 下(第1页)

孙膑兵法 下(第1页)

『〔将失〕』

将失:一曰:失所以往来,可败也。二曰:收乱民而还用之,止北卒而还斗之,无资而有资,可败也。三曰:是非争,谋事辩讼,可败也。四曰:令不行,众不壹,可败也。五曰:下不服,众不为用,可败也。六曰:民苦其师,可败也。七曰:师老,可败也。八曰:师怀,可败也。九曰:兵遁,可败也。十曰:兵〔合〕不〔齐〕,可败也。

十一曰:军数惊,可败也。十二曰:兵道足陷,众苦,可败也。十三曰:军事险固,众劳,可败也。十四{曰:恃险无}备,可败也。十五曰:日莫(暮)途远,众有至气,可败也。十六曰:……,可败也。十七〔曰〕:……众恐,可败也。十八曰:令数变,众偷,可败也。十九曰:军淮(淫),众不能(耐)其将吏,可败也。廿曰:多幸,众怠,可败也。

廿一曰:多疑,众疑,可败也。廿二曰:恶闻其过,可败也。廿三曰:与(举)不能,可败也。廿四曰:暴路(露)伤志,可败也。廿五曰:期战心分,可败也。廿六曰:恃人之伤气,可败也。廿七曰:事伤人,恃伏诈,可败也。廿八曰:军舆无□,〔可败也。廿九曰:暴〕下卒,众之心恶,可败也。卅曰:不能以成陈(阵),出於夹道,可败也。卅一曰:兵之前行後行之兵,不参齐於陈(阵)前,可败也。卅二曰:战而忧前者後虚,忧後者前虚,忧左者右虚,忧右者左虚;战而有忧,可败也。

『〔雄牝城〕』

城在[水卑](卑)泽之中,无亢山名谷,而有付丘於其四方者,雄城也,不可攻也。军食溜(流)水〔者,生水也,不可攻也〕。城前名谷,倍(背)亢山,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高外下者,雄城也,不可攻也。城中有付丘者,雄城也,不可攻也。营军趣舍,毋回名水,伤气弱志,可击也。城倍(背)名谷,无亢山其左右,虚城也,可击也。〔剃〕尽烧者,死襄(壤)也,可击也。军食泛水者,死水也,可击也。城在发泽中,无名谷付丘者,牝城也,可击也。城在亢山间,无名谷付丘者,牝城也,可击也。城前亢山,倍(背)名谷,前高後下者,牝城也,可击也。

『〔五度九夺〕』

……矣。救者至,有(又)重败之。故兵之大数(速),五十里不相救也。皇(况)近〔者数里,远者〕数百里,此程兵之极也。故兵曰:积弗如,勿与持久。众弗如,勿与椄(接)和。〔□弗如,勿与□□。□弗如,勿〕与□长。习弗如,毋当其所长。五度既明,兵乃衡(横)行。故兵……趋敌数:一曰取粮。二曰取水。三曰取津。四曰取涂(途)。五曰取险。六曰取易。七曰〔取隘。八曰取高。九〕曰取其所读(独)贵。凡九夺,所以趋敌也。

四百二字。

『〔积疏〕』

……〔积〕胜疏,盈胜虚,俓(径)胜行,疾胜徐,众胜寡,劮(佚)胜劳。

积故积之,疏故疏之;盈故盈之,虚〔故虚之;径故径〕之,行故行之;疾故疾之,〔徐故徐之;众故众〕之,寡故寡之;劮(佚)故劮(佚)之,劳故劳之。

积疏相为变,盈虚〔相为变,径行相为〕变,疾徐相为变,众寡相〔为变,佚劳相〕为变。

毋以积当积,毋以疏当疏;毋以盈当盈,毋以虚当虚;(毋以径当径,毋以行当行);毋以疾当疾,毋以徐当徐;毋以众当众,毋以寡当寡;毋以劮(佚)当劮(佚),毋以劳当劳。

积疏相当,盈虚相〔当,迳行相当,疾徐相当,众寡〕相当,劮(佚)劳相当。敌积故可疏,盈故可虚,径故可行,疾〔故可徐,众故可寡,佚故可劳〕。……

『〔奇正〕』

天地之理:至则反,盈则败,〔日月〕是也。代兴,代废,四时是也。有胜,有不胜,五行是也。有生,有死,万物是也。有能,有不能,万生是也。有所有余,有所不足,刑(形)势是也。故有刑(形)之徒,莫不可名。有名之徒,莫不可胜。故圣人以万物之胜胜万物,故其胜不屈。

战者,以刑(形)相胜者也。刑(形)莫不可以胜,而莫智(知)其所以胜之刑(形)。刑(形)胜之变,与天地相敝而不穷。刑(形)胜,以楚越之竹书之而不足。

刑(形)者,皆以其胜胜者也。以一刑(形)之胜胜万刑(形),不可。所以制刑(形)壹也,所以胜不可壹也。

故善战者,见敌之所长,则智(知)其所短;见敌之所不足,则智(知)其所有余。见胜如见日月,其错(措)胜也,如以水胜火。刑(形)以应形,正也;无刑(形)而制刑(形),奇也。奇正无穷,分也。分之以奇数,制之以五行,斗之以{众寡}。分定则有刑(形)矣,刑(形)定则有名〔矣〕。……同,不足以相胜也,故以异为奇。是以,静为动奇,失(佚)为劳奇,饱为饥奇,治为乱奇,众为寡奇。发而为正,其未发者奇也。奇发而不报,则胜矣。有余奇者,过胜者也。

故一节痛,百节不用,同礼(体)也;前败而後不用,同刑(形)也。故战势,大陈(阵)□断,小阵□解。後不得乘前,前不得然後;进者有道出,退者有道入。

赏未行,罚未用,而民听令者;其令,民之所能行也。赏高罚下,而民不听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使民唯(虽)不利,进死而不[上竹下尹](旋)踵,孟贲之所难也,而责之民,是使水逆留(流)也。

故战势,胜者益之,败者代之,劳者息之,饥者食之。故民见{敌}人而未见死,道(蹈)白刃而不[上竹下尹](旋)踵。故行水得其理,剽(漂)石折舟;用民得其生(性),则令行如留(流)

作品思想

孙膑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孙膑兵法》。孙膑特别重视道,这一点和《六韬》很相似,在《孙膑兵法》的治国、治军以及治敌各个方面,孙膑都反复强调道的作用。孙膑不迷信赏罚的作用,认为必须“用民得其性”才能做到“则令行如流",如果违背民性,而赏罚就会失去作用。孙膑说“赏未行,罚未用,而民听令者,其令,民之所能行也。赏高罚下,而民不听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使民虽不利,进死而不旋踵,孟竟之所难也,而责之民,是使水逆流也。"比起特别迷信赏罚的作用的尉缭,孙膑见识要更深一层。

首先,孙膑在《威王问》中阐述了战争是政治斗争工具的战争观。

他明确地说,战争不是什么别的,而是先王传布"道",为社会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但是,依靠空口说教办不到,所以才"举兵绳之",天将救之,以慈卫之,用战争的手段禁止争夺。然而,战争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并不是可以经常使用的。战胜固然可以"存亡国,继绝世",而一旦战败,则会"削地而危社稷"。所以,对待战争"不可不察",要慎之又慎。喜好战争的国家一定灭亡,贪图胜利的人一定受辱。孙膑的这种战争观显然比《司马法》所说的"以战止战"的思想更加深刻。

战争作为布"道"的手段,进行战争一定要谨慎,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经济是战争的基础,只要有充足的物质准备,小城照样能巩固坚守。在《强兵》篇,孙膑又进一步提出,要想强兵,当务之急在于"富国",明确揭示了战争对于经济的依赖关系,在理论上发展了孙武所提出的"因粮于敌,取用于国"的论题。

其次,发展了孙武"任势"的军事理论,明确提出了"因势而利导之"的作战原则。《吕氏春秋·不二篇》说:"孙膑贵势",这指明了孙膑兵法的特点。势是战争态势,是敌我双方军事实力(包括兵力、武器装备、军事物资等)的布局。孙武早在十三篇中就提出了"任势",即驾驭战争态势的思想。孙膑则在"任势"的基础上,提出创造和争取有利作战态势的各种原则。他在《威王问》中说:"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而士的斗都应当在创造优势的条件下进行。如齐威王问:敌我两军实力相当,两军将领相望,阵势都很坚固,谁也不敢先动,应该怎么办?孙膑回答:先派少量部队,由贱而勇敢的将吏率领去试探攻击,接战后只许败,不许胜,把主力部队隐蔽地布好阵势,待敌军分兵追击我小部队时,我军从侧翼攻击敌军主力,就可获得大胜。在应付"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战争态势时,孙膑提出要"让威"。即避开敌人锋芒,隐蔽好后续部队,以便使我军能随时转移。主力部队将持长兵器的战士排在前面,持短兵器的战士排在后面,选派弩机手援救危急。等待敌人攻击能力下降,再行反击。这也是充分利用敌我双方的条件,造成有利于我的态势,以扭转敌众我寡的不利形势。

战争是瞬息万变的,所以要及时抓住有利战机。孙膑把弓弩比喻为"势",也正在于说明战争就是要争取发射弩矢的那一最有利的瞬间。

孙膑还注意利用各种地形创造有利的态势。他在《官一》篇说:在山险中作战,要放开谷口,把敌人引出山谷来交战。在杂草丛生的地方作战,要虚设旌旗,诱敌深入,进行消灭。"易(地形平坦)则多其车,险(地势险阻)则多其骑,厄(山陵狭谷地带)则多其弩。"自己要抢占有利地势,攻击处于不利地势上的敌人,这叫做"居生击死"。总之,孙膑主张把握有利战机,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创造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态势,以争取战争的胜利。

它是战国时期战争实践的理论总结,继承了前辈军事家的优秀成果,又对这些成果进行了发挥创造,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