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中国古代史详细整理 > 隋朝 上(第2页)

隋朝 上(第2页)

隋朝大运河-南运河

由广通渠,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组成的隋唐大运河长达2700余公里,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611年,杨广乘龙舟自江都(今江苏扬州)直达涿州。普通民船一昼夜走一百里,自江都到涿州不过一个多月,南北水路交通比陆路确是便利得多。洛阳位居运河中心,西接长安,南通杭州,北通涿州,成为天下货物集散地;江都形成江南货物集散地,成为隋唐经济重心;运河沿岸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出数座商业城市。隋唐大运河为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建成后六百余年时间之内成为沟通南北双方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纽带。南北朝以来南北横析的地形。至此打破,它们对统一基础的奠定,无疑有帮助。隋以后,它们更成为唐帝国的经济命脉。

大运河将中国众多水系连接起来,形成贯通南北的运输网络;带动沿岸城市的发展,兴起了许多工商业城市,促进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与民族融合,这使得中华文明加速成为有机体的整体东方文明。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又以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为四个组成部分,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隋朝时洛阳由于水路畅通,居天下之中,四通八达,加之隋炀帝调迁全国大量商贾和百姓入住洛阳城,洛阳人口达到五十万以上。

然而,由于杨广急促兴建大运河,消耗大量人力财力,为人民带来很多负担。而且他的目的不是利国利民的思想,所以功不抵罪。掘河的民夫,经久不息地劳动,加上疾病侵袭,死亡人数占全部一半以上。大业元年(605年),杨广开凿通济渠的同时,带后宫、诸王、卫队等大量人群沿运河巡视南方,沿途之上,花费许多资金,征调许多人民。

开凿驰道

大业三年(607年),杨广巡视北方时,征调北方人民经太行山开凿驰道达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并向附属的突厥启民可汗要求突厥民众协助开凿驰道。

修筑长城

隋文帝时期,在朔方、灵武等地修筑长城。大业四年(608年),杨广出巡榆林动员壮丁百余万人,于榆林至紫河(今内蒙古、山西一带)开筑长城以保护突厥启民可汗。

外国来朝

大业五年(609年),杨广西巡,到达焉支山后召开了一场“万国博览会”,会上吐屯设向炀帝献地数千里,明帝大悦,以之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调发戍卒,大兴屯田。此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资治通鉴》评价:“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仁寿四年(604年)七月,隋文帝卧病在床,杨广写信给杨素,请教如何处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至了隋文帝手上。隋文帝大怒,随即宣杨广入宫,要当面责问他。正在此时,宣华夫人陈氏也哭诉杨广在她来途中意图非礼她,使隋文帝顿悟,拍床大骂:“畜生何足付大事!独孤误我!”急忙命人传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废黜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得知此消息后将柳述、元岩抓入狱,并让右庶子张衡入隋文帝寝殿侍疾并将隋文帝周围的侍从打发走。不久后隋文帝驾崩。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

大业盛世

杨广在位前期国力仍然强盛,为了巩固隋朝发展,继位之初的杨广便决定兴建首都大兴城,营建东京洛阳,开凿沟通中国南北的隋唐大运河,修驰道与筑长城保护归附外族。这些都提升了位于关中的隋廷对北方地区、关东地区与江南地区的掌控力,使隋朝各地的经济、文化与人民能顺利交流,还诞生出经济重镇江都(今扬州)带动中原与南北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与商贸发展,并对四周展开征讨,扩大了隋朝版图。政治制度上,还改革官制与租调制度,并开始设进士科,最终形成科举制,这些都属创新的典章制度。美籍汉史学家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感慨:“在隋文帝和杨广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帝国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长城重新得到修缮,政府开凿了隋唐大运河,为后来几百年间的繁华提供了可能,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迁都洛阳

大业元年(605年),杨广派杨素、宇文恺等人于洛阳兴建东京(大业五年改为东都)以掌控中原与江南经济,在洛阳周边的洛口、回洛等地兴建国家粮仓以备荒年时所使用,洛阳宫城(紫微城)建成,由于每月要役使民丁两百万人,杨广又注重洛阳的完善奢华,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大业元年(605年),杨广遂诏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营建东京洛阳。洛阳宫城(紫微城)建成后,同年下诏迁都洛阳,新的洛阳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以洛阳为中心,修建了贯通南北的隋唐大运河。

隋炀帝营建的洛阳城,是为洛阳宫城(紫微城),南对伊阙,北倚邙山,东逾瀍河、洛水纵贯其间,都城分郭城、宫城(紫微城)、皇城(太微城)、东城、含嘉仓城、园壁城和耀仪堀,规模宏大,布局有序。洛阳宫城和皇城偏隅郭城西北部的独特布局,整齐划一、以里见方的棋盘状里坊布局而在中国都城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杨广修建洛阳城,具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该城到五代、北宋时仍在使用。

兴建运河

隋朝的政治和军事中心位于关中和中原地区,在平定南朝陈期间,为了运兵南下,开始修建运河。平定陈后,隋廷为了提防之旧有势力及将江南的粮食运送到政治、经济中心的中原地区,又以洛阳为中心开凿了贯通南北的隋唐大运河,并且在两岸筑御道,种植柳树护岸。所开的运河大部分是利用自然河道,或是疏濬前代业已干枯的旧沟,只有一小部分才是真正以人力开凿的。最终形成以洛阳为中心,首尾相连的几条运河。

584年,隋文帝为了将关东资源便利的运至关中,引渭水自长安开通到潼关的广通渠,但砥柱仍阻碍关东漕运。587年,为了兴兵伐南朝陈,循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的邗沟兴建山阳渎,自山阳(今江苏淮安县)至扬子(今江苏仪征县)入长江江都(今江苏扬州)。杨广时大规模发展运河,605年开通通济渠(又称汴渠)。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水、洛水入黄河。东段自荥阳汜水镇东北开始,循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黄河经汴水、泗水达淮河,经过汴州(今河南开封)、宋州(今河南商丘)、宿州等城市。同年又发十余万人再度修筑山阳渎,整治取直,中间不再绕道射阳湖以直达长江。610年,开筑江南运河,自京口(今江苏镇江)引长江经吴州(今江苏苏州)至余杭(今浙江杭州)的钱塘江。长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至此完成运河南段,杨广还准备渡浙江游会稽山。由于北伐高句丽需要运输庞大物资,608年,发河北地区诸郡民夫百余万人开通永济渠,引黄河支流沁水南至黄河,北接卫河直达涿州(今北京),完成运河北段。涿州便成为东征高句丽的人员与物资的集中地。

由广通渠,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组成的隋唐大运河长达2700余公里,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611年,杨广乘龙舟自江都(今江苏扬州)直达涿州。普通民船一昼夜走一百里,自江都到涿州不过一个多月,南北水路交通比陆路确是便利得多。洛阳位居运河中心,西接长安,南通杭州,北通涿州,成为天下货物集散地;江都形成江南货物集散地,成为隋唐经济重心;运河沿岸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出数座商业城市。隋唐大运河为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建成后六百余年时间之内成为沟通南北双方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纽带。南北朝以来南北横析的地形。至此打破,它们对统一基础的奠定,无疑有帮助。隋以后,它们更成为唐帝国的经济命脉。

大运河将中国众多水系连接起来,形成贯通南北的运输网络;带动沿岸城市的发展,兴起了许多工商业城市,促进各个地区的文化发展与民族融合,这使得中华文明加速成为有机体的整体东方文明。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又以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为四个组成部分,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加强了南北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交流。隋朝时洛阳由于水路畅通,居天下之中,四通八达,加之隋炀帝调迁全国大量商贾和百姓入住洛阳城,洛阳人口达到五十万以上。

然而,由于杨广急促兴建大运河,消耗大量人力财力,为人民带来很多负担。而且他的目的不是利国利民的思想,所以功不抵罪。[148]掘河的民夫,经久不息地劳动,加上疾病侵袭,死亡人数占全部一半以上。大业元年(605年),杨广开凿通济渠的同时,带后宫、诸王、卫队等大量人群沿运河巡视南方,沿途之上,花费许多资金,征调许多人民。

开凿驰道

大业三年(607年),杨广巡视北方时,征调北方人民经太行山开凿驰道达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并向附属的突厥启民可汗要求突厥民众协助开凿驰道。

修筑长城

隋文帝时期,在朔方、灵武等地修筑长城。大业四年(608年),杨广出巡榆林动员壮丁百余万人,于榆林至紫河(今内蒙古、山西一带)开筑长城以保护突厥启民可汗。

外国来朝

大业五年(609年),杨广西巡,到达焉支山后召开了一场“万国博览会”,[42]会上吐屯设向炀帝献地数千里,明帝大悦,以之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调发戍卒,大兴屯田。此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资治通鉴》评价:“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盛世危机

然而由于杨广过于急功好利,这些举措相反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破坏。在东方,杨广于大业八年(612年)到大业十年(614年)三征高句丽,更成为隋末农民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但与此同时,隋朝政治腐败,“官吏贪残,因缘侵渔”,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反抗已经不可避免了。杨广多次发动战争劳民耗财,最终引起隋末危机。

大业七年(611年),山东、河南大水成灾,漂没四十余郡,王薄率众于长白山(今山东省邹平县)发动叛变,抵制杨广三征高句丽,唱出著名的《无向辽东浪死歌》。当时民变范围大多集中在山东地区,不久被隋军镇压。大业九年(613年),刘元进据吴郡,自称天子,向海明也在扶风称帝,但他们没坚持多久,同年就被剿灭。直到杨素的儿子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省浚县)举兵起义,达官子弟踊跃参加,带动全国各地纷纷发动叛变,隋朝统治集团也开始分裂。

河南有翟让、李密的瓦岗起义军。大业十二年(616年),翟让在李密建议下,攻破要塞金堤关(今河南省荥阳市),打下荥阳诸县。义宁元年(617年),瓦岗军又攻破距都城洛阳的粮库兴洛仓。由于李密擅长作战,翟让让位给他。李密自封魏公,国号魏,以洛阳洛口为根据地。随后占领回洛仓,直逼都城洛阳城下,然而内部猜忌使得李密杀翟让等人,最后投降越王杨侗。

河北有窦建德的起义军,大业十二年(616年),窦建德领导河北叛军转战河北各地,占据河北冀州部分地区,两年后自封夏王。与此同时高昙晟、高开道也在河北的怀戎、渔阳割据。

江淮地区以杜伏威、辅公祏较强。大业九年(613年),两人在齐郡(今属山东省)举兵叛乱,随后南下江南。义宁元年(617年),占领高邮,切断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与北方的联系。杜伏威自称总管,以辅公祏为长史。

走向覆亡

隋朝在此局势下迅速土崩瓦解。早在616年,杨广命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洛阳,自己率众前往江都。他下令筑丹阳宫,计划迁都丹阳(今江苏省南京市)。跟随他的大臣卫士多是关中和中原人,不愿意长居江南,加上江都粮尽,人人都想逃回中原。义宁二年(618年)4月11日,宇文化及、司马德戡与裴虔通等人发动兵变,杀杨广,拥立杨广侄子杨浩为帝。不久宇文化及又杀杨浩自行称帝,国号许。隔年被唐将李神通与夏王窦建德联合剿灭。义宁元年(617年)5月,太原留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杨广第三个孙子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6月12日,李渊逼迫隋恭帝禅位,6月18日,李渊正式称帝,国号唐,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洛阳都城留守“七贵”在得知杨广死讯后于6月22日拥立隋炀帝次孙越王杨侗为帝,改元皇泰,即隋末帝,次年(619年)5月23日,王世充废黜杨侗,两个月后弑之,隋朝亡。唐并之崛起。

疆域

隋灭陈后,疆域东起辽河、北抵大漠、西至敦煌、南据交趾,大业元年(605年)又吞并林邑,国土面积达427万平方公里,不久林邑复国,大业五年(609年)时隋朝一度吞并吐谷浑、伊吾,疆域达到极盛,国土面积达到467万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