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中国古代史列表 > 孙膑兵法 上(第1页)

孙膑兵法 上(第1页)

孙膑兵法

内容简介

庞涓辅佐魏惠王,做了将军,暗中派人请孙膑到了魏国,但见了孙膑又嫉妒他的才能在自己之上,后来陷害孙膑,给他用了膑刑,即去掉膝盖骨的残忍肉刑,所以后来人叫他孙膑。

在友人的帮助下,孙膑最后逃离魏国,到了齐国,被齐威王重用,做了齐国将军田忌的军师,设奇计大败魏军,并射死庞涓。后来,田忌被邹忌排挤,流亡到楚国,孙膑大概也随他而去,所以汉人王符说“孙膑修能于楚”。在战国的兵家中,孙膑是以“贵势”即讲求机变而著称的,他和吴起都是当时著名的军事家。

最早明确记载孙膑有兵法的是《史记》,《汉书·艺文志》把它与《吴孙子兵法》并列,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据考证,《孙膑兵法》的散失大概在唐代以前。因为《魏武帝注孙子》提到了“孙膑曰:兵恐不投之于死地也”,唐朝赵蕤《长短经》卷九也提到过“孙膑曰:兵恐不可救”,杜佑所著《通典》卷一四九有“孙膑曰:用骑有十利”一段,但从《隋书·经籍志》以后就不见记载了。

1972年2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竹简本的《孙膑兵法》,这使失传已久的古书得以重见天日。竹简本《孙膑兵法》经过认真整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可以确定属于《齐孙子》的十五篇,包括《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和《陈忌问垒》等;下编是还不能确定属于《齐孙子》的论兵之作。竹简本篇数大大少于《艺文志》著录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

创作背景

桂陵之战

公元前354年,魏国以庞涓为将率军伐赵,兵围邯郸。次年,邯郸在久困之下已岌岌可危,而魏军也因久攻不下,损失很大。齐国应赵国之请,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击魏救赵。孙膑令一部轻兵乘虚直趋魏都大梁,而以主力埋伏于庞涓大军归途必经的桂陵(今山东省菏泽市或河南长垣)之地。魏国因主力远征,都城十分空虚。魏惠王见齐军逼进,急令庞涓回师自救。刚刚攻下邯郸的庞涓闻大梁告急,急率疲惫之师回救。至桂陵时,遭到齐军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灭,庞涓仅以身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12年后,魏国在国力恢复之后,再次发动战争,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的另一邻国——韩国。韩国难以抵挡强大的魏军,遂派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建议,在魏韩两国几经激战、韩危魏疲之际,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孙膑依然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率兵长驱魏境,兵锋直逼大梁。魏国鉴于桂陵之战的教训,遂撤韩国之围,调10万大军,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副,准备与齐军进行一场战略性决战。孙膑为调动敌人,创造战机,果断引兵东撤。一路上,他用减灶计造成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以诱敌深入。庞涓果然上当,便丢下步兵,率轻骑精锐,兼程穷追。至马陵时,遭到齐军主力伏击,庞涓智穷力竭,愤愧自杀。齐军遂全歼魏军,俘太子申,取得了马陵之战的重大胜利。

马陵之战后,田忌遭宰相邹忌的陷害,被迫流亡楚国。孙膑辞官归隐,潜心军事理论研究,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军事名著——《孙膑兵法》

作品目录

《孙膑兵法》又名《齐孙子》,系与《孙子兵法》区别之故。《汉书·艺文志》称“八十九篇,图四卷”,但自《隋书·经籍志》始,便不见于历代著录,概大约在东汉末年便已失传。19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出土,这部古兵法始重见天日。但由于年代久远,竹简残缺不全,损坏严重。

经竹简整理小组整理考证,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了简本《孙膑兵法》,共收竹简364枚,分上、下编,各十五篇。对于这批简文,学术界一般认为,上篇当属原著无疑,系在孙膑著述和言论的基础上经弟子辑录、整理而成;下篇内容虽与上篇内容相类,但也存在着编撰体例上的不同,是否为孙膑及其弟子所著尚无充分的证据。1985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中,收入《孙膑兵法》凡16篇,系原上编诸篇加上下篇中的《五教法》而成,其篇目依次为:擒庞涓、见威王、威王问、陈忌问垒、篡卒、月战、八阵、地葆、势备、兵情、行篡、杀士、延气、官一、五教法、强兵。

作品原文

擒庞涓

昔者,粱(梁)君将攻邯郸,使将军庞涓带甲八万至於茬丘。齐君闻之,使将军忌子带甲八万至……竟(境)。庞子攻卫〔都帝丘〕,将军忌〔子〕……□卫□□救与……救卫是失令。」田忌曰:「若不救卫,将何为?」孙子曰:「请南攻平陵。平陵,其城小而县大,人众甲兵盛,东阳战邑,难攻也;吾将示之疑。吾攻平陵,南有宋,北有卫,当涂(途)有市丘,是吾粮涂(途)绝也;吾将示之不智(知)事。」於是徙舍而走平陵。……陵,忌子召孙子而问曰:「事将何为?」孙子曰:「都大夫熟(孰)为不识事?」曰:「齐城、高唐。」孙子曰:「请取所……二大夫□以□□□臧□□都横卷四达环涂(途),□横卷所□阵也。环涂(途)[车皮](披)甲之所处也。吾末甲劲,本甲不断。环涂(途)击柀其後,二大夫可杀也。」於是段齐城、高唐为两,直将蚁附平陵。挟[艹世]、环涂(途)夹击其後,齐城、高唐当术而大败。将军忌子召孙子问曰:「吾攻平陵不得,而亡齐城、高唐,当术而厥(蹶)。事将何为?」孙子曰:「请遣轻车西驰粱(梁)郊,以怒其气。分卒而从(纵)之,示之寡。」於是为之。庞子果弃其辎重,兼取(趣)舍而至。孙子弗息,而击之桂陵,而禽(擒)庞涓。故曰:孙子之所以为者,尽矣。四百六。

见威王

孙子见威王,曰:「夫兵者,非士恒埶(势)也。此先王之傅道也。战胜,则所以在亡国而继绝世也;战不胜,则所以削地而危社稷也。是故,兵者不可不察。然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事备而後动。故城小而守固者,有委也;卒寡而兵强者,有义也。夫守而无委,战而无义,天下无能以固且强者。 尧有天下之时,诎(黜)王命而弗行者七,夷有二,中国有四,故尧伐负海之国而後北方民得不苛,伐共工而後兵寑(寝)而不起,施(弛)而不用。其间数年,尧身衰而治屈,胥天下而传舜。舜击讙收(兜),方(放)之宗(崇);击归(鲧),方(放)之羽;击三苗,放之危;亡有户(扈)是(氏)中国。有苗民存,蜀(独)为弘。舜身衰而治屈,胥天下而传之禹。禹凿孟门而通大夏,斩八林而焚九□。西面而并(屏)三苗,□□……素佚而至(致)利也。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昔者,神戎(农)战斧遂,黄帝战蜀禄,尧伐共工,舜伐劂管,汤汸(放)桀,武王伐纣;帝奄反,故周公浅之。故曰:德不若五帝,而能不及三王,知(智)不若周公,曰:我将欲责(积)仁义,式礼乐,垂衣常(裳),以禁争挩(夺)。此尧舜非弗欲也,不可得,故举兵绳之。」

威王问

齐威王问用兵孙子,曰:「两军相当,两将相望,皆坚而固,莫敢先举,为之奈何?」孙子合(答)曰:「以轻卒尝之,贱而勇者将之,期於北,毋期於得。为之微陈(阵)以触其厕(侧)。是胃(谓)大得。」 威王曰:「用众用寡,有道乎?」孙子曰:「有。」威王曰:「我强敌弱,我众敌寡,用之奈何?」孙子再拜,曰:「明王之问。夫众且强,犹问用之,则安国之道也。命之曰赞师:毁卒乱行,以顺其志,则必战矣。」

威王曰:「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用之奈何?」孙子曰:「命曰让威:必臧(藏)其尾,令之能归。长兵在前,短兵在〔後〕,为之流弩,以助其急者。〔诤戒〕毋动,以侍(待)敌能(罢;疲)。」

威王曰:「我出敌出,未知众少,用之奈何?」孙子〔曰〕:「命曰□□……」

威王曰:「击穷寇奈何?」孙子〔曰〕:「……可以待生计矣。」威王曰:「击钧(均)奈何?」孙子曰:「营而离之,我并卒而击之,毋令敌知之。然而不离,按而止,毋击疑。」

威王曰:「以一击十,有道乎?」孙子曰:「有。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威王曰:「地平卒齐,合而北者,何也?」孙子曰:「其陈(阵)无逢(锋)也。」

威王曰:「令民素听,奈何?」孙子曰:「素信。」威王曰:「善哉!言兵势不穷。」。

田忌问孙子曰:「患兵者何也?困敌者何也?壁延不得者何也?失天者何也?失地者何也?失人者何也?请问此六者有道乎?」孙子曰:「有。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故曰:三里[水籍](沮)洳将患军……涉将留大甲。故曰:患兵者地也,困敌者险也,壁延不得者[渠以虫易木]寒也,……」

〔田忌曰:「敌人坚守不出,我欲诱而击之,〕奈何?」孙子曰:「鼓而坐之,十而揄之。」

田忌曰:「行陈(阵)已定,动而令士必听,奈何?」孙子曰:「严而视(示)之利。」

田忌曰:「赏罚者,兵之急者邪?」孙子曰:「非。夫赏者,所以喜众,令士忘死也;罚者,所以正乱,令民畏上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

田忌曰:「权、势、谋、诈,兵之急者邪?」孙子曰:「非也。夫权者,所以聚众也。势者,所以令士必斗也。谋者,所以令敌无备也。诈者,所以困敌也。可以益胜,非其急者也。」

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孙子曰:「缭(料)敌计险,必察远近,……将之道也。必攻不守,兵之急者也。……骨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