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欧洲的媒体。
只是一个“最佳外语片”,或许明天的有关报道,还要超过拿到“最佳女主角”的伊万杰琳·库伯。
嘉利也在鼓掌,她脸上的笑恰到好处。
她讨厌主办方的安排,将她和阿曼达·约翰逊还要安妮放在一起。
嘉利也不喜欢阿曼达,她和阿曼达都是金发尤物,两人的戏路相似,嘉利在出道之初,就是打着“小阿曼达”来宣传的。后来她越来越红,这种印象也没有消除,阿曼达拒绝《黑寡妇》后,凯文·费奇第一个想到的替补人选就是嘉利。
当然,比起阿曼达,嘉利更讨厌安妮。
阿曼达毕竟大了嘉利十来岁,再过两年嘉利能接的电影,阿曼达可能就年龄偏大了不合适。
可安妮比嘉利还几岁,却快要把嘉利·梅尔文逼得无路可走。
她一边咬着后槽牙微笑,一边低声问身旁的德克:
“她的电影是真的会延期吧?”
“Devin·Poon接替了伊凡,这有点出乎意料,不过短时间内,华纳不容易找到合适的男主角了。”
德克比较有信心。
既然这部电影是要冲击奥斯卡,主要目的是让安妮拿“最佳女主角”,那男主角的人选就要十分慎重了。奥斯卡认可的,又不会抢走安妮风头的实力男演员,尼古拉斯是个很好的人选……但尼古拉斯是CAA的客户,当了多年票房毒药,CAA还没放弃的客户,尼古拉斯必须要回报CAA的人情。
没有了尼古拉斯,等华纳再寻觅到合适的男主角,电影肯定赶不上明年奥斯卡。
嘉利此刻的笑容终于真诚了几分。
她刻意忽略掉了最本质的问题,为什么要让安妮的电影推迟上映,推迟参加奥斯卡评选?她不愿意承认,安妮要冲击奥斯卡的事让她和德克如临大敌,潜意识觉得安妮拿奖的机会很大,才会阻碍她冲奖吧!
安妮崛起的势头太猛了,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黑寡妇》的票房奇迹就奠定了安妮在好莱坞的咖位。
CAA也没办法把安妮打压下去,嘉利不能让奥斯卡拒绝安妮,只能让安妮迟一年再冲击奥斯卡——还没有正面决战,嘉利·梅尔文就怯场了!
颁奖嘉宾将奖杯放到了瞿逸飞手里。
对方是很想放到安妮手里的,不过这是最佳外语片,是非英语电影意外的奥斯卡“最佳电影”,不能因为安妮名气最大就将奖杯给她,起码要对电影本身有尊重,交给导演是最合适的。
瞿逸飞的手都在抖。
有人曾称瞿逸飞是华国最会拿奖的导演,他拿过的奖项很多,一个“最佳外语片”,又不是“奥斯卡最佳电影”,瞿逸飞的激动,是因为这个奖项的开创性!
他不是第一个拿过此奖的华语导演,但他是第一个华国导演。
这部电影的所有主创,都是土生土长的华国人。包括叶萱在内,没有人更改国籍,没有来自宝岛和HK的演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提起华语电影,人们的印象就是HK电影和宝岛电影。提起华语电影节,HK的金像奖和宝岛的金马奖是华语电影最好的肯定,金鸡百花奖算什么?华国内地的电影更是排不上号,拍摄手法老旧、题材古板、演员脸谱化、剧情老套无新意,这些是华国内地电影被诟病的地方。
华国电影起步并不晚,只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影承载的东西并不仅是票房。
当社会经济和人们的思想都在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时,华国电影的禁锢也在解除,导演们茫然失措,不知道要拍什么样的电影,只能一次又一次的尝试。
瞿逸飞也在不断的尝试,调整着自己的拍摄手法,努力让自己的电影和国际接轨。
直到《桃花扇》,他终于调对了频道,电影被奥斯卡认可了……这意味着华国电影踏入了国际主流!欧洲三大电影节说的再怎么高大上,多年以来世界电影业的中心一直在美国,在好莱坞,在奥斯卡。
科学界里一个奖最有名——诺贝尔。
电影节里一个奖最有名——奥斯卡!
《桃花扇》拿下了奥斯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