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院长刚刚结束了一场高强度的采访,回到办公室时心情复杂,但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他深知,科学的进步离不开每一个夜以继日的实验和无数次的失败与尝试。他看了一眼实验室的方向,那里还有一群年轻的科学家在为雨神系统的功能需求而努力工作。
实验室内
江浩和他的组员们正在进行着紧张的实验。
“各位,现在不仅是整个华夏,整个蓝星都在专注我们的研究。"江浩站在实验台前,语气沉稳而坚定,“我们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必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没有问题。”
张静在旁边点头附和:“是的,江浩。这次的实验不仅关乎我们团队的荣誉,更是为全球气象科学的发展铺路。我们要全力以赴。”
江浩看了一眼时间,继续说:“首先,我们需要解决的是指挥控制系统的需求。张静,你负责这一块,看看是否有更高效的指挥协议。”
张静在她的工作站上快速操作,屏幕上闪烁着一系列复杂的代码和图表。她说道:“我正在研究一种新的指挥协议,可以在毫秒级别进行通信。根据我们的测试,指挥延迟可以控制在20毫秒以内。”
江浩点头:“20毫秒的延迟已经是很大的进步。接下来,我们要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性和可靠性。刘晓明,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刘晓明迅速回应:“江浩,我们在测试新的数据压缩算法时,发现可以将数据传输效率提高30%。另外,我们正在试用一种新型的卫星通信波段,能够减少干扰并提高传输速度。”
江浩走到刘晓明的工作站前,看着屏幕上的数据图表:“这真是个好消息。让我看看具体的数据。”
刘晓明展示了一系列图表:“这是我们使用新算法后的数据传输效果。数据传输速率从之前的200Mbs提升到了260Mbs,而且数据丢包率降低了15%。”
江浩仔细查看图表:“260Mbs的速率和低丢包率对我们非常有利。张静,系统集成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张静思索片刻,说道:“在系统集成方面,我们需要确保所有子系统能够无缝对接。特别是指挥控制系统和数据传输系统之间的协调。根据我们的模拟数据,两个系统之间的接口延迟不能超过10毫秒。”
江浩点头:“这样的话,我们需要优化接口协议。刘晓明,看看接口协议的延迟数据。”
刘晓明迅速在电脑上调出了相关数据:“目前的接口延迟在8到12毫秒之间浮动,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确保稳定在10毫秒以下。”
江浩总结道:“好,我们就从这方面入手。张静,你继续优化指挥协议,确保延迟稳定在20毫秒以内。刘晓明,你和我一起研究接口协议,看看能否找到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张静和刘晓明都点了点头,各自回到工作站继续他们的工作。江浩也专注于屏幕上的代码和数据流,不时和组员们交流讨论。
经过一整天的努力,团队终于在关键问题上取得了突破。
江浩召集大家:“大家辛苦了,我们现在来看一下整体的测试结果。”
张静和刘晓明围了过来,屏幕上显示出一连串的数据和图表。
“指挥控制系统的延迟现在稳定在19毫秒左右,符合我们的预期。”张静报告。
“数据传输速率维持在260Mbs,丢包率进一步降至10%。接口延迟也控制在了8到9毫秒之间。”刘晓明补充道。
江浩仔细查看了各项数据:“这意味着我们的系统已经初步满足了功能需求。接下来,我们需要在更复杂的环境下进行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我会准备更多的模拟场景,测试指挥控制系统在各种极端情况下的表现。”张静表示。
“我也会继续监控数据传输的稳定性,确保在实际应用中不出现问题。”刘晓明说道。
江浩思索片刻后,补充道:“我们的下一步工作不仅要在实验室内进行,还要考虑实际应用中的各种复杂情况。比如,卫星在轨运行时,如何应对空间天气变化以及空间站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
张静点头同意:“是的,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更完善的测试环境,模拟出各种可能的极端条件。这样才能确保在任何情况下,系统都能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