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会稍告一段落时,击罄声响起,我微微睁开眼睛。忽然,我瞥见他坐在宾客席上,正看着这边。
如同一潭突然被砸入石子的湖水,浑浊泛起,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在期间纠杂。
我随即垂眸,继续诵经。
为了表示重视,临近午时,太后和景璘以及明玉也来了。
陪着他们到场的,还有赵王等宗室之人。赵王是宗正寺卿,这场法事本也有宗正寺的参与,他们来这里,理所当然。
还有景珑。
他跟在景璘的身后,看到我时,俊朗的脸上露出笑意。
除了董裕等外臣们没来,今日,全然是太上皇回京那日承恩殿宫宴的阵仗。
太后和皇后都是贵眷,到了观中,必由我一位一位服侍更衣,用兰汤净手。
“如此说来,这些日子,你竟没见过太上皇几回。”服侍明玉之时,她一脸八卦,压低声音,“他每日就忙着见大臣和巡营?”
我看她一眼,道:“不然该如何?”
“芙蓉园里的宫人,难道没有被临幸的?”
我:“……”
“你是中宫,所有宫人太监都是你掌管,有没有,难道你不知道?”我说。
“便是无人来报,我才问你。”明玉道,“太上皇宫里全是他的人,外头连根针也插不进去,你又不是不知。我想着你就住在芙蓉园里,消息定然是比我灵通的。”
“不知道。”我淡淡道。
“真的?”
我不胜其烦,拿着巾子给她擦了手,道:“你不是说,只有圣上才这般水性杨花,连宫人都不放过么。”
“那是当然。”明玉说罢,得意地笑,“看吧,我就知道我看人不会错。越是长得好的人越是洁身自好,断不会花心薄幸。”
太后每次来青霄观,都颇为郑重,这一次也不例外。
她领着皇后和一干命妇,在嫔妃们的牌位前拜了,还亲自为许昭容的牌位拂尘擦拭。
晚膳仍是在斋宫之中,我陪坐在太后和皇后身边,为二人布菜。
这一次,自然不会出现什么荠菜和豆芽,太上皇也没有再吃得像数米粒一样艰难。兰音儿和侍奉的女冠们频频望向太上皇的食案,随着盘中的食物一样样吃干净,她们的神色也变得轻松起来。
仿佛玉清观庖厨的面子又回来了,她们与有荣焉。
“想当年,妾也曾与静慈昭容有过一面之缘。”膳后闲谈之时,太后忽而叹口气,对太上皇道,“今日见到她的牌位,算算日子,才察觉竟是过了许多年了。光阴如梭,物是人非,妾也老了。”
太上皇道:“这些年,一应祭祀之事,全仗宫中主持,有劳了。”
太后道:“上皇哪里话,分内之事罢了。”
此时,景璘在一旁道:“方才母亲说,当年曾见过静慈昭容一面,不知是何时何处?”
“那时穆皇帝还在,先帝仍是皇子。”太后道,“上巳端午之间,穆皇帝十分喜欢到骊山行宫去观景猎鹿。那一回,他召了百官携家眷随行。妾的父亲那时刚刚进翰林院,也得了机会,带着妾去了。”
听到“骊山行宫”几个字的时候,我定了定,不由将目光扫向对面。
景璘听得很是认真,似乎破天荒的对这种陈年旧事来了兴趣。
太上皇坐在他的位子上,正拿着一杯茶品着,看不出有何感想。
“那时,妾远远望着,只见那时何等无双的美人。”太后说着,颇为神往,对太上皇道,“以至于后来每每想起,仍觉得这时节的骊山行宫才是真正的美景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