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承担生命共享的人是唐歌,接受唐歌生命共享的人是成宣帝。
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成宣帝对唐歌的宠爱没有底线。为什么成宣帝遇刺受伤,唐歌会跟着昏迷不醒。为什么原主会在成宣帝过世后不久离世。
这一切都是因为两人的生命进行了共享。
生命共享在凡间是一种禁术,但是在天道眼里却不是多大的事。修仙者逆天改命,等同于与天道对抗,天道降下雷劫,就是为了抹去与天斗的人。然而杀机重重处,必有一线生机,这也是为什么会有修仙者成功渡劫,成就仙人身的原因。
天道对凡人不断尝试,用手段更改自己的命运不会过多干涉,前提是没有踩到天道的底线。生命共享的后果就是,一旦两人的生命开始共享,一方死去,另一方也会跟着死亡。
粗俗说来,成宣帝和唐歌使用的这具身体,就像两个被特殊管道连接起来的容器,管道里流淌着唐歌这具身体的生命力量,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量从唐歌的身体里流向成宣帝。接受和供
养双方,一旦任意一人发生意外,两个人都会跟着受损。
成宣帝遇刺昏迷,所需要的生命力大大增加,唐歌受不住跟着倒下,就是这个原因。
值得庆幸的是,成宣帝这次没有彻底失去生机,否则哪怕有唐歌在,两人也得跟前世的成宣帝和原主一样玩完了。
生命共享强制要求供养方和接受方必须心甘情愿接受生命共享。前世,原主对成宣帝生出了怨愤,生命共享被迫中断,接受方得不到生命润养,成宣帝自然死亡。供养方失去了接受方,生命力的流失不会停止,反而因为没有节制,供养方的生命力会在短时间内耗空,原主郁郁而终的真正原因在这里。
如果唐歌没有经手核对记录凡人的命运,不会知道凡人研制出来的生命共享手段。
试问谁会冷对生命库?原主喝下那碗所谓的绝子汤,性命就和成宣帝绑在了一起,成宣帝为了能活更久,自然是怎么对原主好怎么来。
进行生命共享的两人中,供养方很难有孩子,生命力流失对人体是一种缓慢的伤害,孕育新生命需要耗费自身精血,喝下那碗药,原主基本上绝了生育的可能。
如果成宣帝没有孩子,原主没有受到刺激,可能前世的成宣帝和原主不会那么早死去,就不会有这次任务出现。可是成宣帝不会允许自己后继无人。也许选原主之初,成宣帝笃定可以一辈子控制住原主,甚至原主选择不要孩子要宠爱,喝下‘绝子汤’的时候,也没想过有一日会后悔。
殊不知人心易变,世事难料。
站在成宣帝的位置上想,他想活下去没有错,错在有所隐瞒。于原主,如果能坚定本心,也不会早早离世。这两人的对于错,唐歌不想评论。
弄清楚了事情始末,唐歌没心思去研究生命共享的方法,现在她唯一的想法是好好活着,和成宣帝一起好好活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生一个孩子,努力完成任务。
这具身体成功怀孕的几率还剩几成,唐歌无法确定,唯有竭尽全力。
成宣帝醒来后,听说唐歌昏迷的消息,当即派太医给唐歌诊脉。经太医诊断,确定唐歌身体无恙,到寝宫给成宣帝帝侍疾的任务落到唐歌身上。
唐歌得此殊荣,叫一干人等羡煞不已。说风凉话的一堆,只说自己没有唐歌的运气,能跟着成宣帝一起昏迷一起醒来。
彼之蜜糖我之砒。霜,如果众人知道唐歌的宠爱是用生命换来的,还会像现在这般,对她羡慕嫉妒恨?
这个问题,唐歌没法得到答案。
不管外界如何想如何看,唐歌每日精心照顾成宣帝,直到彻底康复。
刺客一案,成宣帝醒来后,就有了定案。先帝的弟弟,成宣帝的叔父为了皇位谋反。谋夺皇位失败后,跟着成宣帝叔父起事的一批人死了大半,除了个别功勋之家因祖上有功,被网开一面,其
余人只有掉脑袋一条路。
在成宣帝养病期间,前朝后宫,出现了诡异的平静。
灭了逆党,成宣帝手中权势更大,身下的位置坐得更稳固。五年间,东临国国运昌盛,风调雨
顺,形势一片大好,本是大好事。奈何前朝无事,后宫起了事端。
唐歌养了五年,终于怀上了。她心里清楚,怀孕这事,这一生恐怕就这么一回。无论如何也要保住这个得来不易的孩子。可是自从怀上身孕后,唐歌的身体就一日不如一日。太医得到成宣帝的暗示,给唐歌的意见是,流掉孩子保大人。
好不容易盼来的孩子,唐歌怎么可能放弃。这不,和成宣帝闹上了。
唐歌不怕成宣帝对她怎么样,弄明白成宣帝的想法后,唐歌撂出狠话:“孩子在她在,孩子没了,她也不活了。”
面对唐歌的撒泼行径,成宣帝十分头疼。成宣帝曾暗中吩咐伺候唐歌的宫女在唐歌的饭菜里下药,谁知道唐歌鼻子灵,饭菜才端上来就被她掀翻了,找上成宣帝一顿大闹。那听从成宣帝吩咐的宫女,被唐歌下令打了五十板子,发配到浣衣局。
唐歌大闹一顿,伤神又伤身,成宣帝怕她闹出个好歹,见她将孩子当成了命根子,无奈之下,只得让太医全力看护她,助她平安诞下孩子。
孩子没足月,早产下来刚刚五斤,是个女婴。听说唐歌生了个公主,跟着紧张了大半年的后妃们彻底放松下来。只要不是儿子,公主生十个八个都无所谓。到了皇后这里,给的赏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丰厚。
身外之物唐歌不在乎,她看着千辛万苦生下来的孩子,觉得再经历几次在鬼门关打转的事情也
值。
小公主平安长到十七岁,唐歌替她找了一个合心的驸马。一年后,小公主生了个可爱的孩子,唐歌了却一桩心头大事后,放心地闭了眼。
后代野史记载:前朝宸妃薨,帝悲恸三日,心伤而崩,时年五十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