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坚持到第四场的考卷,早已是马知县矮个子里面挑将军,没得选了。
舒缓下心情,马知县冲着教谕苦笑一声,“学校之设,所以教养作成,永兴年,大抵只有赣学最盛,置治道斋以讲明世务,遂取其法以教太学,兴平何以施为?”
这是在诉苦以及祈愿,马知县觉得江西学政办的很好,连京城的太学都争先效仿,询问县里的教谕,咱们县可不可以着重倾斜下文教。
作为一方父母官,马知县真的想振作兴平文教,但常感事与愿违,有感问题还是出在办学教育上。
否则一个不行就罢了,怎么这些个士子个个不行。
“大人莫怪,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西北军政财权集中在布政使司。”教谕姓翟,是个老头,皱巴巴的脸上写满了无助。
财政支持不了,马知县只得摇头叹息,伸手拿过刚刚走了一遍的堂前考卷。
考卷是需要收录后直接糊名的,而且为了省事,知县自已是不会看第一遍,等到其余考官筛掉考卷破损,侵染纸张,错字漏字之后,才会呈送给主考官。
事后,为防遗漏筛掉的考卷是会重新审核的,严防由于疏漏引发的问题。
递给马知县的是经人重新誊抄好的答卷,糊名誊抄是防止作弊的必备程序,这也是最终定榜发榜需要十日这么长时间的原因。
最后一场考察的是一道策论题,马知县就打算利用此题来区分考生优劣,因此,他看的尤为仔细。
策问,夫学术者,君子所以维持斯道者也。达于性命之原,穷乎圣贤之指,性欲气节,见于言议,平昔之所讲贯,其要可得闻?
此题,马知县没想过这些未涉官场士子能给出什么好的治国之策,只求言辞谨慎,照本宣科就好。
事实真的如此吗!
真是让人头大,这题问的是学习是为了明白事理,学习是为了掌握规律、方法,君子因此才能不断提升自已,并保持大道不断流传。
考生只需围绕这个核心重点来回答看法即可,但这些考卷都说的什么跟什么呀!
说东扯西,让你们写的是策论,不是什么拍马屁的奉承之言,不说良策,多少引些典故也好。
马知县现在都在怀疑,让处于这么个水平的学子写策论,是不是太为难他们了。
这种感觉就好像大学生写论文一样,狗屎不是,一窍不通,偏偏这论文,那些老师教授还得坚持看下去。
其中有的人连策论回答格式都错得离谱,西北真的很缺老师,自古皆是如此。
李承平若是知晓马知县这么说,一定会反驳,历史上盛唐定都于长安,当时可是文风一正,天下大儒汇聚讲经,可惜盛况不在。
“咦!”轻咦失笑一声,马知县对最后一篇策论来了兴趣。
只见答卷上写着,“学生闻求天下之士以文,不若淑天下之士以道。《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言古先圣王,所以教天下者,惟修其性中之道也。。。。。。”
“照本宣科不一定就是庸才,这人底蕴很足,学识较丰。”
满意的点点头,翟教谕顺着话说,“能得县尊良言点评,定是好文章。”
“你呀你!还是看看再说。”马知县往后一仰,放松下心神,总算来了本能过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