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可能?”小马忍不住惊呼出声!
谢老说“阴干的木头只是个幌子,造船也是假的”他还能勉强接受,但说出“就连五大湖区那些水匪也是聂荣耍的障眼法”之类的话他就完全无法接受了。
之前发生的多起水匪事件小马正是参与调查者之一,对情况非常了解。
五大湖区除了洞庭湖之外全部发生了水匪事件,每起事件中都有上百水匪死亡,后来调查得知,这些所谓的水匪其实都是GMD特务,而且是精锐,因为在被特种部队包围后,这些水匪要么战死要么自杀身亡,没有一个投降的,只有真正的精锐才能做到这一点。
想到这里,小马忍不住再次加重语气道:“谢老,聂荣怎么可能用数百名精锐的性命来施展什么障眼法?那代价未免太大了吧?”
老吴也忍不住点了点头,小马的疑问非常有道理。
什么叫做精锐,不仅仅是个人能力要强悍、而且信念必须极为坚定,这样才能面对危险宁愿自杀也不投降。
这种精锐是将领手中的宝贝,绝不会轻易牺牲。
正常情况下,精锐在一支部队里只是极少数,十个里面有一个就不错了,即使聂荣召集的都是老特务,精锐比例要大些,但最多也就十之一二。也就是说,聂荣聚集的上万特务中有一两千精锐就了不起了,舍得用三分之一精锐的性命来实施一个障眼法,这个代价确实未免太大了。
聂荣是一个聪明人,怎么可能做出这种得不偿失的事情?
谢老咧嘴笑了一声,反问道:“有时候不要单纯考虑代价大不大,而要考虑有没有必要。假如这些人和聂荣意见不和呢?是不是就值得牺牲了?”
谢老一语惊醒梦中人,小马恍然道:“谢老,您的意思是,这些人确实是精锐,但却和聂荣意见不合,所以被聂荣用来当做牺牲品?”
谢老点了点头,朝席老三的方向额首示意道:“没错,他们也是如此。”
小马完全明白了!没错,虽然精锐确实来之不易,能力也确实强悍,但恰恰因为这点,假如政见不合的话就必须将他们铲除,否则他们一旦反水将造成无法估量的破坏。
席老三等人和聂荣意见不合,所以一直被聂荣排斥,还安排人手持冲锋枪看着他们,但最起码他们有家室,聂荣可以据此来威胁他们,而那些外地来的精锐没有任何办法威胁,聂荣只能想方设法将他们铲除!
虽然明白了聂荣让几百精锐送死的原因,但小马还是有一点不明白,他继续询问道:“谢老,为什么聂荣要让我们误会他们真想成立水军……”
谢老打断了他的话道:“小马,这个问题我们等下研究,先听听村长大人怎么说。”
小马脸一红,自己确实失态了,这一切都只是推断,还需要和正在接受询问问的席老三核实一番。
在谢老和小马对话的时候,席老三一直在安静地听着,听得谢老将话题转向他,便长叹一口气道:“没错,那些人确实和聂荣意见不合,我们也一样,所以席老三带走了我们的妻儿,说是让她们和大部队汇合,保证她们的安全,实际上是用来威胁我们,我们也是被逼无奈才选择和你们对抗。”
“究竟是什么意见不合?”谢老问道。
席老三道:“我们都想过安稳的生活,而聂荣却要我们去卖命……”
“不是问你,是问那些自杀的水匪!”谢老打断了席老三的话,质问道。
“我不知道。”
“不知道?你怎么可能不知道?”
“谢长官,我真的不知道!”席老三无奈道:“聂荣从来没有将我当过自己人,不然也不会安排一群人拿着枪来看着我们,说白了,我们只是他利用的工具而已,我知道那些人和聂荣意见不合,还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
席老三咳嗽了几声,组织了下语言,说起了那个“偶尔的机会”。
两年前,席老三就接到聂荣的指令:囤积一批几人甚至十几人合抱的巨木。
当时的席老三并不知道聂荣这条指令的意义何在,但还是严格执行,因为当时条件非常便利,反正开荒总要砍树伐木,之前砍倒的大树一般都就地烧毁作为肥料,现在不过是费点力气将大树搬回村里就是。
不过也因为这点,席老三对聂荣的计划越来越感兴趣了,只有知道聂荣的计划是什么,他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用以自保。
于是,席老三便想着是否能从知情者那里打探一些消息,而那些后来执行“水匪任务”的特务就是最好的对象。
这些土匪绝大部分都是近期才赶到小山村附近汇合的,这也说明了一点:他们和聂荣的关系并不亲密。
聂荣这次的大行动显然是经过长时间筹划,会挑选一些死忠份子参与任务,人员从四面八方陆陆续续赶到就是明证,这些后来的,就应该是聂荣经过三番五次筛选的,如果关系亲密就无需这么麻烦,也不会这么晚才赶到。
席老三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刻意去接近这些后到的特务,这些人和聂荣关系稍远,是最好的突破口。
聂荣这次挑选非常严格,能来的特务个个都意志坚定,但避免不了还是有一些生活陋习,比如好烟好酒之类,席老三发现其中一个特别好酒,便投其所好,经常给其送烟送酒,在刻意接近下,他和这个小头目交上了朋友。
不过席老三很失望,因为他发现这个小头目和他一样,根本就不知道聂荣有什么计划,自己所送的烟酒纯粹是打水漂。
越是这样席老三越是心惊,这个小头目也算是特务中的精锐了,就连他都不知道一点情况,可想而知这次聂荣筹备的计划是多么的庞大。
虽然打探不到消息,但席老三还是和他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烟酒没有断过,直到几个月前的一天,席老三终于从他嘴里知道了一点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