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没有犹豫,脚步坚定的走了过来。
他站在了欧阳修的另一边。
三个人挡在沈安的身前。
沈安笑着走了上去,站在了包拯的右边。
我怎会躲避?
韩琦咬牙看着这一幕,他想走过去,但他知道不能。
他是首相,一旦站队就会引发党争。
他觉得身边有人走动,偏头看去,却是曾公亮。
曾公亮自嘲道;“老夫老了,一辈子蝇营狗苟厌倦了。从西南手刃敌人开始,老夫就觉着自己变年轻了,可年轻人该有热血啊!老夫此刻就觉得热血在胸膛里奔涌着,不走出去就会冷了这些热血……”
他缓缓走了出去,周围有人在惊呼。
“曾相……”
“曾相竟然出来了!”
这是站队!
曾公亮竟然出来了吗?
曾公亮微笑着走了过去,说道:“老夫也觉得这官多了些。”
他站在了王安石的边上。
一个官员默默的走了过来……
一个接一个……
这堵由人组成的墙越发的厚实和宽阔了。
沈安没想到竟然有那么多人会支持自己。
他吸吸鼻子,觉得眼睛有些发酸。
身边的包拯说道:“你别以为大家都是软骨头,只是时机没到罢了。”
今日他带头呐喊,于是这些人就站了出来。
这个大宋从不乏仁人志士,从不乏勇气。
但这些勇气需要组织起来,妥善引导。
范仲淹和王安石的革新错就错在没有先去整合这些力量。若说革新手段是术,那么整合这些力量就是道。他们只顾着术,而忘记了道这个根本。
今日沈安无意间的一次举动却引爆了这个根本。
他今日只想亮个相,告诉这些人自己是最坚定的革新派,为将来做打算。
赵仲鍼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求革新,因为他知道大宋再不革新就得完蛋。
但他找不到盟友,最后闲赋在家的王安石就因为曾经的万言书进入了他的眼中,被付以重任。
可沈安却知道王安石的革新不可能会成功。
那么我来如何?
所以他今天就亮相了,和历史上王安石的万言书一个道理,今日他站了出来,就会成为革新的标杆!
他成功了!并被深深的感动着。
原来大宋有如此多的官员支持革新啊!
此刻他只觉得胸中发闷,一种莫名而来的感动让他想呐喊。
我从不孤独!
他以为自己是独孤的旅者,可今日这些官员用行动在告诉他。
你从不孤独!
司马光在看着这一幕,神色冷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