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李恪并未动怒,他微微一笑,仿佛早已料到会有此一幕。“诸位的担忧,本王自然理解。但改革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服务型官府的理念,虽源自本王,却非本王一人之私念,而是为了天下苍生着想。”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坚定,“至于三地的财税表现,本王自有计较。不过,在此之前,本王想听听三地主官们的意见。”
长孙冲闻言,立刻上前一步,开始述职。他详细讲述了益州在复耕过程中,如何鼓励百姓种植苎麻,以增加收入。同时,他也坦承了政策中的漏洞,即如何防止百姓将良田转作他用。
岑文本听后,眉头紧锁,他深知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开口质问道:“长孙大人,你们如何确保百姓在利益驱动下,不会再次暗中用良田种植苎麻?”
长孙冲沉吟片刻,正欲回答,却听薛万彻插话道:“要我说,这有何难?只需制定严格的法规,对违反者处以重罚便是。”
然而,长孙冲与岑文本却同时摇头,他们认为强制命令并不可取,只会引起百姓的反感。于是,三人开始了一场激烈的讨论,最终决定采取奖励制度,以引导百姓正确利用土地资源。
这场讨论,不仅让朝臣们看到了革新三巨头之间的默契与智慧,也让李恪对他们的能力更加信任。他心中暗想,有这样的臣子辅佐,何愁改革不成功?
然而,朝堂之外,却有人对此嗤之以鼻。虞世南与李承乾秘密会面于虞府,他们焦急地等待着宫内的消息。然而,消息却迟迟未至,让李承乾不禁有些焦急。
“虞大人,宫里的消息为何还未传来?”李承乾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
虞世南无奈地摇了摇头,“太子殿下,陛下离开之后,吴王监国,太极宫与太极殿的宫娥太监都已被换了一茬。我们的人手难以渗透进去,消息自然难以得知。”
李承乾闻言,心中更加烦躁。他深知李恪的能力与手段,若不能及时掌握他的动向,恐怕会对自己不利。然而,他也明白,此时不能自乱阵脚。
“窦大人,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应对?”李承乾转头看向窦威,眼中闪烁着询问的光芒。
窦威微微一笑,自信满满地说道:“太子殿下放心,吴王虽有智谋,但并非无懈可击。我们只需放出破绽,引他上钩,便可一举将其击溃。”
李承乾闻言,心中稍安。他点了点头,表示赞同窦威的计划。然而,他心中却仍有一丝不安,他深知李恪并非易与之辈,这场较量,究竟鹿死谁手,还未可知。
与此同时,太极殿内,杜如晦等人也在默默观察着这场辩论。他们心中对李恪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对革新三巨头的默契与智慧表示赞赏。
然而,更多的朝臣却感到无地自容。他们回想起自己之前高调逼宫的举动,不禁感到脸上火辣辣的。他们知道,自己之前的行为是多么的愚蠢与可笑。
李恪看在眼里,却并未多言。他深知,改革之路漫长而艰难,需要的是耐心与智慧。他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总有一天能够改变这个国家的命运。
此刻的朝堂之上,虽然表面上风平浪静,但暗流涌动。一场关乎国家未来的较量,正在无声无息地进行着。而在这场较量中,谁将是最终的胜者?一切尚待揭晓。
当掌声如雷贯耳,自殿堂高处轰鸣而下,众人心中不约而同地涌起一股预感——那一刻,真正的较量即将拉开序幕。岑太人、长孙太人、薛经,三位重臣的述职,如同三枚精准的棋子,落在了朝堂这盘错综复杂的棋局之上。他们的话语,不仅是对过往政绩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策略的铺陈。
“接下来,哪位刺史愿率先呈报?”李恪的声音,如同月光般清冷而锐利,穿透了大殿的每一个角落。他的目光,在众人之间缓缓扫过,似乎在寻找着那敢于直面挑战的勇者。
然而,在这紧张的氛围中,却意外地出现了一丝微妙的尴尬。众人面面相觑,心中暗自嘀咕:吴王李恪,难道真的忘记了与唐俭的约定?那个在岑文本三人述职后,给予明确答复的承诺?
但紧接着,一股微妙的释然在人群中蔓延开来。忘记,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它让所有人避免了直接的冲突,也保留了彼此间的颜面。大家心照不宣,这份默契,比任何言语都来得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