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李全德一路赶到了皇长子赵恒所在的寝宫,远远的薛明就瞧见屋子里头灯火通明的正黑压压的跪倒了一地的人。Δ81中文Ω网有太监也有宫女,而赵佶面前跪着的却是几个正苦着个脸,唯唯诺诺,满脸惶恐不安神色的老御医。屋子里的气氛沉闷而又压抑,除了赵佶粗着个脖子的喘息声外,再无其他的任何声响。每个人都夹紧了屁股,嘴巴也是抿的紧紧的,就生怕自个儿一个不留神出什么声响来,引起赵佶的注意。
若是平常的时候,他们自然是巴不得多引起一点儿皇帝的注意力的,但这个时候谁还敢有这种想法啊!那不是老寿星喝砒霜,嫌活的太长了嘛!
“为何皇儿和公主现在还迟迟未能醒来?刚刚你们所说的看不出所中之毒又是什么意思?你们平时一个个的不都自诩是医术人,杏林高手,妙手回春的吗,怎么这到了关键的时候就开始捉瞎了呢?你们说说,朕养着你们这帮废物又有何用?”
薛明刚站到屋外听到的就是自己那便宜师弟这么一番疾言厉色的话语。看来这是真的急了,要知道搁平常的时候,赵佶一般可都是不怎么爱火的。
就在赵佶就拍着桌子站了起来,正要继续的开始质问那帮子倒霉催的御医时,然后就见到了门口站着的薛明以及跟在薛明后头的李全德俩人。
“师……薛爱卿你可算是来了!李伴伴,你怎的去了那么久,还有薛爱卿来了怎的不带进来?朕不是说了,薛爱卿来了的话勿须通传的嘛!”
瞅你那荷尔蒙飙升的状态,谁还不得好好思量一下再进去啊!
想归想,嘴上李全德可不敢说啥,只是紧紧的抿上了自己嘴巴,头垂的低低的,接着悄悄的将眼角的目光投向了薛明,瞅着那意思是:
“哥们,来晚的事情可不怪我老李啊。这个事儿你得替老李我兜着才成。”
眨了眨眼睛,给了李全德一个自己明白的眼神。然后薛明就主动的上前一步,双手抱拳对着屋里头站着的赵佶拱手行了一礼道:
“陛下且容微臣明禀!实是微臣起的稍晚了些,需怪不得李公公的。倒是劳李公公久等了,微臣这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
“哦,朕一时心急,倒是忘了这会儿爱卿应该早已睡下了的。李彦身为朕的大伴,深夜传旨也是朕的意思,让他等上一会儿倒也没什么的。对了,爱卿你乃状元之才,一向是见多识广的。你快来看看,皇儿还有福庆这俩孩子也不知是中了什么毒,这帮子废物居然全都束手无策,实在是可恨!”
赵佶这也是病急乱投医了,指望着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师兄在那个神秘的师傅身边待的时间长,兴许能够有什么法子治好床上躺着的俩孩子。
这边薛明听到赵佶刚刚说的那个名字却是一时间有些个没有反应过来。话说这李彦是谁啊?难不成说的是李全德嘛?或者说这李全德就是李彦,李彦就是李全德?丫的还带改名的呀。
也不知是不是赵佶给他改的,不过话说这名字咋听着这么耳熟哪?李彦?丫的这家伙不会就是后来名列北宋六贼中的那个大太监李彦吧!
李彦,给事掖庭出身,后来,掌管后苑。所谓的掖庭,就是被皇上封了名分还没有宠幸的人住的地方。
由于古代营建皇室宫城时,都以一条南北向的中心线为主,再向东西两侧去延伸其余宫区,同时在中央的子午线上,除建有君王上朝议政的朝堂,还有帝后的寝宫。而在帝后寝宫的东西两侧,所营建的宫区和帝后寝宫相辅相成,又像两腋般护卫著帝后的寝宫,因此这两片宫区被统称为掖庭,且通常作为嫔妃所居。
掖庭宫是掖庭的一部分,宫女居住和犯罪家属妇女配没人宫劳动之处。大致分三个区域,中部为宫女居住区。掖庭宫的北部,西南部为所在地。内侍省是机构,所谓“内侍奉,宣制令”,掌管宫中的一切大事小情。
初入宫为妃嫔的女子,一开始都先一同居住在这片名为掖庭的宫区,之后待升了级、成为较高阶的嫔妃之后再行迁岀。其中也包括犯罪官僚家属妇女配没人宫劳动之处。
掖庭,汉初以前叫“永巷”,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o4年)改名掖庭,隶属于少府,设掖庭令管理,下属有掖庭丞,员八人。掖庭掌管皇宫宫女及供御用的杂务,兼管宫中的诏狱,由宦官出任掖庭丞管理。掖庭丞侍从在皇帝左右,权势颇重。西汉时,掖庭的属官有掖庭护卫、掖庭狱丞、少内啬夫、暴室丞、暴室啬夫等。
东汉沿置,秩六百石,名义上隶少府,有左、右丞、暴室丞各一人,掌皇宫贵人、采女事务。魏、晋时改隶属于光禄勋,废除由宦官出任的成制,改任用士人。北齐恢复任用宦官,隶长秋寺。
隋初置掖庭令二员,正八品,为掖庭局的长官,隶内侍省。炀帝大业三年(6o7)改局为署,隶长秋监。唐朝复为内侍省掖庭局长官,仍任用宦官,员二人,从七品下,掌宫人名籍、宫中女工之事。金朝掖庭之事改隶卫尉司,掖庭令仅主正九品,掌皇后宫中事务。
杨戬死后,李彦继为“大内。总管”,将杨戬之前收括的田地并入西城所,共得田三万四千三百余顷。“由是破产者比屋,有朝为豪姓而暮乞丐于市者”,先后杖死良民千余人,京东、河北人民群起反抗。
太学生陈东说:“今日之事,蔡京坏乱于前,梁师成阴谋于后,李彦结怨于西北,朱勔结怨于东南,王黼、童贯又结怨于辽、金,创开边衅。宜诛六贼,传四方,以谢天下”。
宣和七年十二月,诏罢西城所,将土地还予农家。
宣和八年,李彦就被后来的宋钦宗,也就是现在的皇长子赵桓给赐死了。
说来薛明突然现,这北宋六贼之中,貌似倒是有一半都是太监来的啊!莫非大宋朝的太监,倒是比后来明朝的东厂还要出“人才”不成?
倒真是令人不得不感叹一声,这果然是: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浪!
江山代有才人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