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后面,老师越来越多了,部分老师似乎就开始争业绩了。
今日如果你劝谏了太子,明日就得我给太子上谏。
只要逮到太子出了一些小差错,他们就要立刻纠正,必须要把太子调教的服服帖帖。
本来就没了生母的太子,每天都生活的水深火热。
每一天,都有人给他挑毛病,这些大臣们,用词一个比一个辛辣。
太子本来就有脚疾,身体不舒服,每日心情还要遭受连连暴击。
这些东宫的辅臣,就和年底为了完成业绩一样,每天撵着太子喷!
比如,贞观十五年(641年),太子喜欢听小曲,给自己盖了一座乐坊。
太子詹事于志宁认为太子此举是妨碍农事,当然重点是太子越来越不亲近老师们了,反而亲近一群宦官。
于志宁觉得太子是在自甘堕落,还拿他和秦二世胡亥相比较,甚至给皇帝打小报告。
后来,太子又喜欢上了和突厥人载歌载舞,于志宁又给皇帝打小报告。
太子被于志宁气疯,让人去杀他,没想到却看到了一个躺在草席上睡大觉,头发还枕在土地上的于志宁。
这样穷苦,这样喜欢清贫还自娱自乐的于志宁,让太子深感无奈,于是放弃了杀于志宁。
孔颖达亦如是,甚至更加的言辞激烈。
激烈到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都看不下去了。
遂安夫人劝孔颖达,“太子年龄不小了,孔师不能总是当着面痛批太子。”
孔颖达完全不当回事。
“身为太子师,劝谏太子是我的本分,就算死也无所恨!”
张玄素更是几乎时时刻刻都打足了精神在挑毛病。
因为张玄素多次在东宫上谏,皇帝非常开心,甚至还给张玄素升了官。
于是张玄素越发喜欢喷太子,因为太子击鼓,所以张玄素要求太子当着他的面亲自把鼓乐毁掉。】
天幕下,张玄素、孔颖达看的眉头皱起。
他们真的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
【当喷子还能升官!
这下子太子每日被喷的次数越来越多了。
这些大儒们自有一套逻辑,似乎喷太子能凸显自己敢于直言上谏的风骨。
东宫太子每天生活的水深火热,身为太子的威严已经沦丧的不剩什么了。
举个例子。
这就相当于有N个魏征每天在你耳边,叽叽呱呱,叽叽呱呱。
太宗皇帝,您自己有一个魏征都气的受不了,被气到了以后动不动就得大骂魏征,可是太子呢?
他有N个魏征,还是盗版魏征。
魏征至少还有点情商在身上,懂得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智商、双商在线。
可是太子的盗版魏征可不管什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