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公府内一片热闹祥和之气,徐妙清对众人说去厨房准备东西。众人纷纷点头示意,而她则转身离去,留下一抹清丽的背影。
堂屋里的人们并没有因为徐妙清的离开而停止闲聊,话题依旧热烈地展开着。然而,唯有江靖宇的心思早已飘到了远方,他的眼神始终紧紧追随着徐妙清离去的方向,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一般,久久无法回过神来。
坐在一旁的徐达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欢喜:“看来这位江公子对妙清这丫头有意思啊!而且此子如今甚得圣上器重呢,不仅医术堪称天下无敌,还能想出那内阁制度这般奇妙的构想,当真是世间少有的奇男子呀!日后朝堂定有他一席之地。”想到此处,徐达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如果能够促成这段姻缘,倒也是一桩美事。不仅能让自已的女儿有个好归宿,还能让以后的徐家多一份保障。
想到这里徐达准备考考这位江公子的其他方面,于是开口问道“不知江公子对现在大明的战争局势有何看法?”
江靖宇谦虚的说道“小子我年龄尚小,不敢妄言军国大事。”
徐达说道“无妨,你简单说说就好。”
江靖宇看推脱不掉于是说道“目前我朝边境屡遭北元侵犯,但皇上圣明,派遣朝中大将多次击退敌军,相信不久之后,便可彻底铲除北元余孽。”
徐达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不过这打仗可不仅仅是靠武力,还需有智谋。江公子对此可有良策?”
“依小子之见,可以采用离间之计。”江靖宇轻声说道,“北元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我们可以派细作潜入敌营,散布谣言,引起他们的内乱。同时,联合其他受北元欺压的部落,共同夹击,必能取得胜利。”
徐达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没想到江公子不仅医术高明,对兵法也如此了解,实乃难得之才。”
此时,徐妙清端着茶水进来,听到父亲对江靖宇的夸赞,心中亦是喜悦。她偷瞄了一眼江靖宇,正好与他的目光相对,瞬间羞红了脸,连忙跑了出去。
徐达继续说道:“依江公子所说,肃清北元以后,我大明朝又该如何呢?”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江靖宇,似乎想要从对方的脸上找到答案。
江靖宇依依不舍地看着离去的徐妙清,心中不禁涌起一丝惆怅,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我认为,如今我大明之敌,实则不应仅限于北元。”
徐达听了这话,顿时有些迷惑不解。他皱起眉头,问道:“那公子认为,我大明之敌究竟应在何处?”他对江靖宇的观点感到十分好奇,同时也想知道这位年轻人到底有何独到的见解。
江靖宇面色凝重,郑重其事地说道:“小子我认为,我大明之敌,当在海上!”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带着一种坚定的信念。
徐达闻言,不禁一愣。他从未想过敌人会来自海上,便追问道:“在海上?江公子,你或许有所不知,大明的敌人向来是北方的北元和西南的土司。至于海上,不过是些倭寇罢了,虽时常侵扰我大明海疆,但其人数稀少,难成大气候。”他觉得江靖宇的说法有些匪夷所思,毕竟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们,陆地上的威胁才是最需要关注的。
听徐达这样说,江靖宇的脑海里不禁浮现出了几百年后应天府那凄惨的景象,他皱起眉头,忧心忡忡地说道:“虽然目前倭寇的数量还不算太多,但如果我们对其放任不管,任由他们肆意发展壮大,那么未来必定会成为心腹大患。而且,除了这些已知的敌人外,海外还有无数个充满未知数的国家,谁也不知道它们究竟隐藏着怎样可怕的力量。说不定在某个遥远的角落,就存在着比倭寇更为强大数倍的对手。因此,大明必须高度重视海防问题,不仅要大力建造能够抵御外敌入侵的大型战船,还要精心培育一支精锐善战的水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边疆海域的安宁与稳定。”
徐达微微颔首,表示认同,他一边轻抚着下巴,一边若有所思地回应道:“江公子这番话真是发人深省啊!老夫之前确实没有想得如此深远。”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海上贸易,增强国力。”江靖宇进一步阐述道,“与各国进行贸易往来,不仅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还能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同时,这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海外的形势,提前做好应对之策。”
徐达微微颔首,表示对江靖宇言论的认同和赞赏之情溢于言表。他心中暗自思忖着:此人果真博学多才、见多识广,其观点独到且深刻,令人受益匪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