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红楼老来子科举 > 第17章 少年英才得中举(第1页)

第17章 少年英才得中举(第1页)

一晃又是十年过去,自从那年在贾赦婚宴上,贾攸成功拜师苏先生。

这苏先生,名士昭,字伯文,出生于江南世家,年纪轻轻就中了进士,可谓是少年得志,只是他素来不爱官场虚浮,因此倒也没有为官,只是做个闲云野鹤般的闲人逍遥度日罢了。

好在苏家底蕴深厚,历代出仕者不在少数,偌大的苏家也不缺他一个人出仕来支撑家族,加上他又是家中幼子,上面的兄长们都有出息,本不必承担家族重任,又自小便得家中人祖母的宠爱,家人也不逼他,只随他去了。

苏先生娶得是自小青梅竹马的表妹梅氏,两人情投意合,性情也相似,都不是那种爱慕名利的性格,成婚后夫妻二人四处游山玩水,倒也是夫唱妇随。

两人都是才华横溢之辈,每到一处都有游记散文留下,文章自在风流,别有一番风骨,流传出去,在士林中也是颇有名气声望。

只是时间长了,又有了孩子,这才想着安定下来,于是便到了京城,又收下了贾攸这个徒弟。

不久之后,苏先生倒是托任吏部侍郎的叔叔在翰林院谋了一个闲差,不为别的,只为了里面的那些藏书。

之后他便在京中安下了家,也耐心教导起了自己的这个小弟子贾攸。

贾攸本就是个极聪慧的,遇事总能举一反三,又有苏先生的循循善诱,费心教导,加上每逢休沐就有代善这个老狐狸把他带在身边亲身教导,苏先生本人也不是什么迂腐方正的道德家。

因此小小年纪的贾攸看着纯良,其实内心里倒是一肚子的坏水。只是他生的好,平时又装成一副翩翩君子的模样,倒教许多不知内情的人都以为他是个“君子温润如玉”式的人物。

此时,金陵府贡院外头,正是人头攒动,一群人团团围在贡院门前,虽然面上都有些焦急神色,但到底还能克制住,静默不语,安心等待。

不久,贡院大门一开,从里面鱼龙而出一大帮差役,手中拿着红榜浆糊等东西。

人群中一下骚动起来,,那些差役从人群中挤出一条路来,虽有些不耐烦,但因为围在身边的不是那些考生的小厮便是考生本人,若是口气不好得罪了将来的举人老爷又或是举人老爷的贴身小厮,那后果可不是他们这种底层的小差役能够承担的,他们最多也就是在那些底层百姓面前抖抖威风。

一番推搡之后,差役们终于成功地将榜单贴了上去,立马就有认字的人照着榜单上面的名字籍贯念了出来。

一些贫寒士子,又或是一些小厮也开始四处张望起来,期翼能够看到自己心中所想的名字。

不远处一间茶楼的二楼包房内,几名士子面容镇静,临窗而坐,其中一名青衣士子服的士子正在不疾不徐冲泡着,此时外头的骚动正巧传了进来,有人大喊一声“放榜了。”

那士子手一顿,停了下来,看着身边的两位好友,苦笑道:“还是心不静啊!”

旁边坐着的是一位白衣士子,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显得风度翩翩,他笑道:“阿琛你未免对自己要求太高了,这科举大事,谁能够不紧张呢?”

“就是就是。”另一位士子探扇浅笑,活泛地赞同道。

这名白衣男子便是我们的男主人公贾攸了,他在三年前就中了秀才,原本想要一鼓作气,可被代善和苏先生拦下,硬是压了一压,倒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磨了磨贾攸的性子,压下了他少年得志的那股子浮躁之感。

贾攸旁边的两名士子正是他的好友,那名青衣士子是江南程家之人,姓程名琛,表字安仁;而那名活泼些的则是苏先生大哥的幼子,名季晟,字文澜。

这两人都是贾攸的好友,程琛出身程家,和苏家是世交,和苏季晟自幼是一起长大的,两人和贾攸是在当年苏先生带着当时年仅八岁的贾攸下江南回家时结识的,可谓是臭味相投,咳咳,是志趣相投。因而迅速成了好友。

后贾攸回了京城,三人之间也一直有书信往来,不曾断了联系。

此番三人一同参加举人考试,因而三人便时常聚在一起,此次看榜自然也是一同。

正当三人闲谈之时,突然,贾攸的贴身小厮心砚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少爷大喜,少爷中了乡试第一名解元。”

贾攸闻言眼睛一亮,不自觉地露出一个微笑,说道:“不错不错,命人回京和老爷太太报喜了没?”

心砚笑道:“自然是不敢忘的。回京报信的刚接到消息就出发了。”

贾攸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时又有程琛和苏季晟的小厮进来报喜,原来两人也中了,一个是第七名,一个是第十三名。

整个金陵府应考考生数千人,他们三个好友一同上榜,又都是少年中举,可谓是佳事美谈一件。

此时又有那些专门前来报喜讨个吉利的人吹吹打打上来,口若悬河,恭维祝福之词滔滔不绝,他们就是专门在放榜之时靠报喜得些赏钱的,三人都是出身大家族,自然不会吝惜,又是件喜事,自然出手阔绰。喜得哪些人乐的合不拢嘴,吹捧的话都不带重样的。

那茶楼的掌柜更是喜不自禁,多好的事啊!三个好友一同中举,就在自家茶楼的这间雅间里,这真是个福地啊,以后还可以凭此招揽客源。

果真,这间茶楼的雅座因为三人中举的名头倒是响亮了,后来那些前来看榜的士子为了讨个吉利或是口彩,纷纷定位,将这间雅间的价格硬生生炒上了好几倍,那老板凭借着这件雅间,倒是多赚了不少钱,内心对贾攸三人更是感激不已。

三人中了举人,之后的事家人自会派人前来料理。三人在金陵盘桓了十几日,拜会了自己的座师,又参加了几次同年们办的文会,认识了几个同年。

相比其他人,他们三人的家世在此次乡试之中是最好的,出现自然是更受追捧,虽然有人嫉恨他们少年得志有出身世家大族,但是更多的人是想要藉此攀附上去,有了同年的这个名头,将来在外一说曾经和某某某是同年,相谈甚欢,诸如此类,倒也是能够扯起虎皮来当大旗。

若是能够在这三人的家人保举之下出仕为官,那就再好不过了。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少年中举的,此番中举的许多举人,大多都已经三十好几了,有些甚至都已经当了爷爷,江南文峰昌盛,就是中了举人又如何呢!许多人一辈子可能就止步于此了,毕竟自己岁数大了,要为儿孙们让路了,若是和这三人结下好关系,自然是有益处的。

君不见,就连此次主考官蔡大人对这三人都透露着一股子亲热劲吗!

诸番纷繁事了之后,三人便拜别,并相约来年京师会面,便归家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