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苏联是“大炮兵主义”,不过【PM-38120毫米迫击炮】总归是“小家伙”,想来苏联人提供图纸应该没这么不爽快吧?
大不了给他们【T-34坦克】的设计图纸交换?
当然红军之父这句话,也宣布话题转下一个。
只是接下来唐亮一句话让所有人耳朵都竖了起来:
“啥?迫击炮平射?”
“对,迫击炮平射功能,有了这个功能,即便有些部队没有坦克也没有身管火炮,依然有一定能力对付鬼子建筑标准不高的据点。”
这是唐亮印象最深的八路军历史上对迫击炮做的小改进:
“迫击炮平射功能”。
虽然迫击炮平射射程短,最远距离不过区区600多米,但是仗着迫击炮炮轻,能及时跟随步兵行动,提供炮火支援和打炮楼也是容易得多。
这个功能直到上世纪70年代新设计型号的迫击炮依旧保留着,那会抗战都结束了25年以上,解放军已经装备数千门身管火炮以及大量的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按说已经不缺乏直射能力,但迫击炮这个功能仍然保留应急,足以看出其实用性。
毕竟即便是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这些玩意也不是每时每刻都能在身边找到的,对步兵连和步兵团而言,给迫击炮增加平射功能,迫击炮的成本和加工难度增加不多,但是作战效用却大大增加,算是一个很实用的功能。
历史上八路军之所以搞出迫击炮平射功能,纯属无奈之举——毕竟缴获的【92式步兵炮】和【41式山炮】之类具备平射功能的火炮数量太少,而这些火炮的炮弹制造就更困难;相比之下,八路军光是赶赴抗战战场的途中就从晋绥军撤退的阵地上捡了不少迫击炮。
而中期后期八路军更是自给自足制造了大量的迫击炮,至于迫击炮炮弹的制造难度也远小于身管火炮,在这种现实面前,最终129师首长给129师军工部和炮兵下了命令,研究迫击炮平射功能,哪怕这种功能远不及身管火炮,也好过没有不是?
当然历史上这些平射迫击炮也确实解了八路军的燃眉之急。
果然与会人员同样很兴奋。
“这种迫击炮能造出来嘛?”
“当然能。”
“迫击炮弹是撞击击发,平射怎么撞击?”
“可以在迫击炮管尾部改为类似掷弹筒的扳机击发模式,当然原先的撞击击发模式也保留,等于说迫击炮改良后有两套击发模式。”
“这工艺会不会太复杂了?”
喜欢抗战:我们的59在前进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抗战:我们的59在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