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没有接话,她正在盘算着各方势力的情况。
自己以这个理由让他们派出了较强的人物,那么大规模内战短时间就打不起来了。
至少可以争取时间来想出更好的对策。
而刘邦说到这里便离开了,但以上的阴阳怪气和不爽其实都是在演戏。
刘邦虽然一开始由于武则天和李家的关系,质疑她的立场,但现在早就想通了。
这样做太过于明显,义军派出她应该只是觉得她能进入这里最为适合罢了。
既然如此,那就将错就错,假装自己依然偏激,从而让他们放松警惕。
武则天想要支开各方的主力,而自己表现出不爽、无奈和妥协的态度。
这样,他们就会认为刘氏集团的计划被耽搁,那边的事情解决前不会轻易开战。
因此,只要自己在这段时间内开战,就会出其不意。
为了保密,这个计划他谁都没告诉。这样的表演才是最真实的。
对付李世民,必须得用奇袭,得速战速决。
接下来的几天内,空间进入了一个短暂的和平时期,各方势力好像都没有什么动作。
毕竟冷战的基本格局已经确定了。
但在暗地里,各种侦查和刺探工作热火朝天。
刘裕的性子很难被劝住,李世民已经完全放弃了。
现在恐怕只有实打实的证据才能让他信服,但问题就在这里,证据很难找到。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李世民放弃进攻。
既然本世界对感染者的态度存疑,那就要尽快试探出来。
空间时802年7月,李世民就去找了武则天,通过她传递了自己的态度。
本世界没有任何回复,而这个行为本身就很让人浮想联翩。
而王莽等人百无聊赖地驻守在伪空间了,那边基本上没什么事。
也就王莽时不时地找那些伪装者询问火种二号的事,同时推测那支探险队生前的路线。
一切看起来特别平静,简直就像暴风雨来临的前夕一样。
而人间的大唐也同样暗流涌动,李适已经进入了昏庸的晚年。
……
从798年开始,淮西的吴少诚一直在侵犯周边的领土,形同造反。
李适让周边的节度使合兵攻打吴少诚,但官军缺乏指挥,这次讨伐便失败了。
800年,李适让韩全义统率官军平叛。
但韩全义不是个帅才,而且是靠巴结宦官才有了如今的地位。
所以这次平叛依然失败。
800年10月,李适宣布赦免吴少诚,与叛军和解。
而在宦官的操作下,韩全义的大败被颠倒黑白为大胜,受到了李适的嘉奖。
801年,王武俊离世,其子王士真接替节度使之位。
徐州在张建封的治理下政治清明,但张建峰死后却发生了动乱。
郑通诚暂代留后,死于兵变,将士们推举张建封之子张愔掌权。
朝廷讨伐徐州失败,只能承认张愔的地位,徐州开始割据。
前面韩全义的例子已经说明宦官势力掌握了朝廷大权。
宦官控制了神策军,然后将地方节度使换成自己的人,从而控制了地方军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