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的父母和大哥望着她远去的背影,母亲瘫坐在地上嚎啕大哭,父亲则不停地叹气,大哥一脸的无奈和气愤。
这小小的职工家属院里,充满了抱怨、气愤和无奈,而王月的身影,却渐渐消失在了远方。
在京市的火车站,王月提着一个略显破旧的行李包,神色复杂地跟在工作人员身后。工作人员将她领到了乘车的地方,交代了几句注意事项后,便匆匆离开了。王月望着工作人员远去的背影,心中涌起一阵孤独和迷茫。
她转身,看到了一列长长的绿皮火车停靠在站台边,车厢上的油漆有些剥落,透出岁月的痕迹。这就是她即将乘坐的前往西双版纳的列车,也是她逃离现有生活、寻求改变的希望之舟。
王月费力地挤上了火车,硬座车厢里弥漫着各种混杂的气味,人们的交谈声、行李的碰撞声交织在一起。她好不容易在拥挤的人群中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将行李塞到了架子上,然后一屁股坐在了硬邦邦的座位上,脸上露出一丝嫌弃。
她的周围坐着几个同样充满朝气但眼神中也带着迷茫和不安的知青。一个短发、圆脸的女孩热情地向她打招呼:“你好呀,我叫温玉,也是去西双版纳的知青。”温玉的笑容朴实而真诚。
王月微微抬了抬头,嘴角上扬,露出一个看似亲切但实则敷衍的笑容:“你好,我叫王月。”眼神中却不经意地流露出一丝傲慢,仿佛在显示自己与他们的不同。
温玉似乎并未察觉到王月的态度,依然兴奋地说道:“听说西双版纳可美了,就是不知道那边的生活条件咋样。”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对未知的期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月轻轻撩了撩头发,故作忧愁地说:“唉,再美能怎么样,咱们这是去吃苦受累的,哪能跟京市比呀。”说着,她还瞥了一眼旁边的男知青肖平,眼神中带着几分期待被安慰的意味。她的手指轻轻拨弄着自己衣服上的褶皱,仿佛这件普通的衣服也是价值连城的。
“咱们既然都在这同一节车厢里,一路同行去西双版纳,不如大家先来互相认识认识吧。”一位看起来颇为开朗的男知青提议道。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那从我先开始,我叫肖平,来自京市的和平街,平时喜欢读书看报,这次响应国家号召,满心期待能为农村建设出一份力!”肖平说完,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
接着是温玉,她有些腼腆地说道:“我叫温玉,家就在京市,我没啥特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和大家交朋友。”
轮到王月了,她故意挺了挺身子,提高了音量说道:“我叫王月,来自京市。”说完,还不忘轻轻撩一下头发,眼神中透着一丝骄傲。
大家依次介绍完自己后,气氛稍微活跃了一些。
“那咱们一起唱首歌吧,振奋一下精神!”有人提议道。
“好啊,就唱那首《我们走在大路上》。”
于是,知青们齐声唱起:“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共产党领导革命队伍,披荆斩棘奔向前方。。。。。。”歌声在车厢里回荡,充满了青春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光芒,尽管前方的道路未知,但此刻他们的心紧紧相连。
肖平看了看王月,安慰道:“咱们这是响应国家号召,去建设农村,苦点累点也值得。”肖平的目光坚定而充满热情。
王月娇嗔地说:“郭知青说得倒是轻巧,这一路上得遭多少罪哟。”说完,还眨了眨眼睛,试图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楚楚可怜。她的身体微微前倾,靠近肖平,希望能引起他更多的关注。
这时,对面的一位戴着眼镜、看起来颇为斯文的知青郭林开口了:“咱们既然选择了下乡,就别抱怨,得有吃苦的准备。”郭林的表情严肃而认真。
王月白了郭林一眼,嘟囔着:“你倒是会说大话,有本事到了地方你别喊苦。”她的双臂抱在胸前,扭过头去,不再看郭林。
郭林听不下去了,说道:“王知青,咱们不能这么想,下乡是为了做贡献。”郭林皱起了眉头,对王月的态度有些不满。
王月撇了撇嘴:“郭知青,你就别装高尚了,谁不想过好日子。”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不屑,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在胸前。
随着火车的前行,车厢里渐渐安静了下来。王月却坐不住了,她起身在过道里走来走去,故意扭动着腰肢,引起其他知青的注意。看到有男知青看她,她就会微微一笑,然后故作娇羞地低下头,继续往前走。她的步伐轻盈,却带着几分做作。
到了午饭时间,知青们纷纷从自己的行李中拿出准备好的干粮。有的是粗糙的窝头,有的是简单的咸菜馒头,还有的是自家烙的大饼。
温玉拿出一个咸菜馒头,大口地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说:“虽然比不上家里的饭菜,但能填饱肚子就行。”
肖平则小心地打开包裹,里面是几个烤得有些发黑的红薯,他拿起一个,慢慢地剥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