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定府内,辽国对于追击自己和李符的解释已经被辽国使臣送来了,赵谷得知这一消息后,给杨延昭点了个赞。
随后,赵谷带着真定府的二百厢军,一路出了城,来到了宋辽边界。
此时的宋辽边界,可谓剑拔弩张,单是赵谷这一路走来,就遇到了不下五波斥候部队。
众人一路行来,来到了一处很难引起人注意的小树林。
赵谷身后一人问道:“大人,您每天都来这里等李符大人,可真是情真意切。”
“我与李符大人也算是知己,又曾共过患难,自然希望他出来了。”
身后之人点了点头,心中暗自叹息了一句,同时狠狠骂了骂朝中的言官们。
事实上,此时的赵谷处境十分艰难,他身边的人自然看在眼里,真定府的厢军们也都知道。
自从赵谷回国后,言官们就对他进行了狂轰乱炸,有人说他不顾命令,强行和辽国签订国书,导致李符深陷险境。
还有人说他,就算他把国书拿回来了,也只是一纸空文,若辽国不认账,他又能把别人怎么样?
当然,这两个指控并不算什么,毕竟国书若真到了大宋,谁也不能否认它的作用。
但另一个指控,可就有些要命了。
有言官说,赵谷在辽国境内时,只顾自己性命,抛弃同僚,这才致使李符至今未归,这些事他都要负主要责任。
尤其是当这些人听说杨延昭出兵一事,是赵谷暗中给赵光义献的计策,这些人就更揪着赵谷不放了。
这些言官别的不会,鸡蛋里挑骨头却都是好手,本来大宋的国策就是重文抑武,像赵谷这种冒然想要调动兵马的人,自然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
言官们虽然都算是比较正派的官员,但也属于文官一类,一旦像赵谷这样的人多了,大宋朝武将们的地位岂不是提升不少,到了那时,文官们的地位势必会受到威胁,甚至重新回到盛唐时重武轻文的弊病中去。
这一现象,正是所有文官都不想看到的,言官们自然也不例外。
当然了,这些人里有没有嫉妒赵谷年纪轻轻却身居高位的人,就不得而知了。
或许他们一直潜伏在暗处,总算等到了可以往赵谷身上泼脏水的时候,自然不遗余力的在开封城搅风搅雨了。
诸如此类泼脏水的说法,林林总总,数不胜数。
总而言之,赵谷的处境堪忧,此时朝廷之中看他不顺眼的大有人在,若不是赵光义一直压着,此时说不定他早已被关进大牢。
在这片树林外又待了半个时辰,赵谷这才准备带人离开。
本来他对于李符是否活着也是存在怀疑的,只不过李符确实算得上是个好官,他替他感到惋惜罢了。
却不想就在此时,树林中响起了一道惊喜的声音。
“是赵大人。”
赵谷猛然回头,他已经听出来了,这个声音的主人,正是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