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太后时常给予一定的提醒,并且朱禀文的性格太过冷酷无情。
他的父皇害怕,以朱禀文的性格会酿成皇室血案,也未必没有这方面的原因。
看到事情,已经闹到了这种地步,雷劲也不想再让事件发展下去了。
毕竟,这件事情发生在皇室内部,他们也有自己的一套做法。
常言道:水至清则无鱼。
只要意思传到,那就可以了。
雷劲实在没有必要去在乎,朱禀文到底会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于是,雷劲轻轻摆了摆手,说道:“陛下,太后。其实,两位实在没有必要,为这件事情而伤了和气。”
“你懂什么,那可是哀家的两个孩子。再者说了……”
这个时候,太后也不管雷劲到底是什么人了,张嘴就对雷劲说道:“这是我们皇家内部的事情,何时轮到你这个外人来管了?!”
“先生说这些话……”
听出了雷劲的话外之音,朱禀文上前疾走两步,向雷劲问道:“可是有什么两全其美之法,来处理这件事情。”
雷劲刚刚来的时候,就已经表明了他来此的目的。
现在太后不肯让步,朱禀文为了推行新政,那也是卯足全力想要依法严办。
朱禀文当然是,希望雷劲能够在这件事情上,给予他足够的支持。
“陛下,切莫着急。常言道:无情莫过帝王家。陛下执掌整个大秦帝国,如果说仅仅为了自家兄弟聚敛钱财,而弃亲情于不顾。<>”
摇了摇头,雷劲面露微笑的说道:“那么势必会让,整个大秦帝国的臣民以为,陛下太过于冷酷无情。”
“不过,如果说两位王爷图谋不轨,预谋弑君的话。那么这件事情,就另当别论了。”
话说一半,雷劲突然话锋一转,又接着说道:“不要忘记,古人有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原句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此诗共有六章,诗人在这一系列鲜明的对照中,尽情地倾诉了心中的不平和牢骚,从一个侧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
(其诗曰:)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偕偕士子,朝夕从事;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嘉我未老,鲜我方将;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刚一听到雷劲说的话,还以为他并不主张对二位王爷,处罚的太过严厉。
可是谁曾想,雷劲并不是不想严惩二位王爷,而是想把事情做到辩无可辩,让太后无话可说。<>
聚敛钱财,那是雷劲说的好听,其实也就是说二位王爷贪赃枉法。
如果说贪赃枉法,太后还还可以为他们求情的话,那么逼他们造反弑君。
到时候,他们可就这真的没什么,生还的希望了。
“什么?!”雷劲这话一说出口,朱禀文与太后大吃一惊,异口同声的说道。
不过话又说回来,朱禀文与太后两个人所说的话,那可是两种不同的态度。
朱禀文惊讶之下,更多的是一丝喜悦。
因为,只要作实了这件事情,就算是他真的处死二位王爷,那也不会有人跳出说什么。
造反两个字,不管放在哪朝哪代那都是,不可饶恕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