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尚书不解的道:“陛下,大乾和大梁之间隔着的只有陆地,海上相隔数万里,大梁的人怎么会舍近求远?”
“怎么不会,大乾兵力十足,又有晋王这样的军神,我如果是辽帝,我也会避其锋芒,从海上走虽然浪费时间,但是却可以避免和大乾最强悍的队伍碰上。”
“……”
曹尚书闻言不再反对。
姜永宁又道:“有件事本宫没有告诉你们,本宫在鲁州的时候查到,大梁曾经多次派人来鲁州购买官船,已经达到了十几条,倘若他们有心,在未来的几年打造官船,改从海上进攻也不是不可能的。”
“十几条官船?”
纪尚书心疼的不行,一条官船就需要三四万两银针打造,十几条这得花费多少钱。
曹尚书同样心疼,鲁州的官船都是工部打造的,一条官船就要打造一年的时间,这么多条官船,得多长时间才能够打造出来。
张阁老在儿子的信中知道鲁州的大概情况,他道:“长公主,薛备毕竟年轻,让他来筹备海军是怕难以服众,成立海军一事只怕需要一位老将。”
说着,他的目光落在了晋王的身上。
晋王眼睛一亮,跃跃欲试。
姜永宁却道:“薛备的确是过于年轻了,让兵部选几个人出来,协助他。”
“是。”卫尚书应了下来。
晋王略显失望,怎么不让他去。
姜永宁只当没看见,内阁需要他,海军有薛备足够了。
姜尚书见其他人没有话说了,不太利落的推着轮椅出来,“陛下,鲁州一行南大人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应该下旨嘉奖。”
姜洺钰先看向了姜永宁,得到了对方的示意,才道:“的确应该嘉奖,封南宋则为长宁伯,赏赐府邸一座,白银千两,珍珠一斛,绸缎十匹,唐一鸣和蔡槐在鲁州一行中也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封赏为县子,白银千两。”
蔡槐愣了一下才起身谢恩。
唐一鸣不在,唐大人代替儿子谢过赏赐。
口头封赏并不作数,要等礼部的正式公文才行。
南宋则收到了朝廷的两道公文,一份是将他调回都城的公文,一份是封赏的公文。
提前一步收到消息的张通和秦朗等人上门恭贺,“南大人年纪轻轻就被封了长宁伯,想来将来封侯封公也指日可待啊!”
秦朗的话酸溜溜的,他虽然是御前的中书舍人,可想要封爵位却只能靠自己。
南宋则明明出身不如自己,却凭借才华入了长公主和陛下的眼,不到三年的时间就封为了长宁伯。
这样的晋升速度满朝也就只有季言瑾能够比得上了。
季言瑾凭借的是军功,是从血肉里面杀过来的,南宋则靠的是什么,鲁州的事明面上是他办理的,实际上却是长公主在背地里操刀。
说白了,是他占了便宜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