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儒微笑着回应道:“我与志才,乃多年挚友,此行也算是成全了我们之间的情谊。”
而后他皱着眉头,思考片刻,笑着说道:“朔方郡之行,应是志才兄提议,欲请恩师出面吧?”
“正是。”
张泛微微一愣,点头承认,心中暗自赞叹顶级谋士的敏锐。
“哦,这样啊。”
李儒了然地笑了笑,“既然如此,我便与你一同前去吧,我也许久未聆听恩师的教诲了。”
随后,二人商定了汇合的时间,便各自分开,各自准备而去。
张泛回到暂居的旅舍,将当时的情况,仔仔细细的讲述给戏忠。
戏忠听后,不禁叹了口气,董卓的反应,果然与他们的预料,如出一辙。
然而,在得知李儒也将随同前往朔方郡的消息后,戏忠心中的重负似乎有所减轻,他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的恩师蔡大家,不仅学识渊博、品德高尚,性格刚直不阿。
对于张懿这等坐而论谈、附庸风雅,实则无所作为之辈,蔡大家对其所作所为,颇为不屑。
虽然戏忠能笃定,必然能顺利拜访,但却无十足信心能说服他亲自出面。
然而,如今有李儒一同前往,戏忠便感到安心许多。
李儒此人自小便聪明机智,总是有着层出不穷的小伎俩,使得蔡大家既气恼又无可奈何。
再考虑到他今日又特意按照恩师蔡大家的喜好,以及小师妹的喜好,精心挑选的几样礼品,
想必此次拜访应该能够顺利,问题应当不大吧。
张泛见戏忠面露轻松,随即明了,其必然是有了底气,为此也感到一阵轻松。
无论是前世所知,还是今生所闻,这蔡邕蔡大家的性格确实够耿直,他一旦决定某事,便难以更改。
别的不说,前世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在司徒王允府上做客,不知不觉说起董卓来,并为之叹息,露出了哀戚的神色。
王允勃然大怒,斥责其失了操守,并下令将其收押交给廷尉治罪。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蔡邕虽递上辞表,请求受到“黥首刖足”的刑罚,但只求继续完成汉史,却并未对自己的言行,多做解释。
汉末文坛的一代大家,最终因此而陨落。
令人为之惋惜,为之叹息。
次日清晨,张泛与李儒各自率队,在约定的地点相见,两人相视一笑,便一同踏上了前往朔方郡的旅程。
古人曾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一路走来,张泛不仅领略了大漠孤烟的苍凉壮美,更感受了草原的广袤无垠。
他亲眼目睹了风吹草低、牛羊成群的和谐画卷,内心的豪情与壮志油然而生。
面对这壮丽的大好河山,他怎能容忍其就此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