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回古代从败家开始 > 第254章 蓄势待发决战一瞬(第1页)

第254章 蓄势待发决战一瞬(第1页)

当王守仁的话语如春风化雨,刘健身子不由得心头一震,仿佛有一道闪电划破迷雾,给他带来了一丝前所未有的清醒。

这并非王守仁的学问有多么高深莫测,而是他的思维如同破晓的曙光,瞬间洞悉了困扰已久的僵局。

自程朱理学盛行以来,无数读书人将四书视为至高无上的宝典。何为宝典?在众多学子的眼中,四书不仅是圣贤的智慧结晶,更是一本指引人生的行动指南。

然而,这种观念早在程朱理学诞生之前就已悄然萌芽。

还记得北宋丞相赵普,他人只知他沉迷《论语》,不解其深意,质疑他是否配得上宰相之位。但当皇帝赵匡义质问时,赵普却淡然回应:“我以半部《论语》治理天下。”

于是,世人纷纷将《论语》乃至四书奉为圭臬,坚信只要深读此书,世间万物皆可迎刃而解。

然而,更为可怕的是,随着程朱理学的兴起,朱夫子将圣人之道推崇至极,使得天下学子深信,读书即可洞察天下奥秘,四书五经之下,其他学问皆黯然失色。于是,读书人纷纷埋头苦读,以为一旦书读通,便能治国安邦。

这些怀揣梦想的学子们,疯狂钻研四书五经,终于踏上仕途,将四书作为治理地方的圣经。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

书中所述,在现实世界中却往往行不通,许多人因此撞得头破血流。若是普通人遇到困境,自然会寻求其他方法,另辟蹊径。但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中,人们对圣人之道依旧情有独钟,最终陷入了钻牛角尖的怪圈。

既然圣人之言无误,朱夫子之教亦无懈可击,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答案显而易见:是因为自己学艺不精,书读得还不够,未能真正领悟圣人之道的真谛。

于是,唯一的出路便是继续苦读,越读越觉得玄妙难懂,越读越感到迷茫,觉得深不可测。圣人言辞怎会如此浅显?其中必定蕴含着更为深奥的智慧!

结果,越读越迷茫,越迷茫越无法行事,越无法行事越闹笑话。笑话一出,又引发自省,认为是自己学问不够,未能领悟圣人之道。

这是一个无解的循环,大多数人在书中困顿至死,依旧觉得自己离圣人之心尚有千里之遥,至死仍是懵懂无知、无所作为。

在这个寂静的午后,刘健突然间如梦初醒,恍若隔世。他终于洞悉了吴世忠那股近乎狂热的激情背后的原因——原来,他书海泛舟,满腹经纶,踏入官场却发现自己能运用的不过寥寥。他内心的迷茫如同漫天迷雾,而他误以为的无能,不过是误入了一个无边的死胡同。

然而,在无垠的疑惑深处,一颗微妙的种子早已悄然生根发芽。

王守仁的出现,犹如春风化雨,点破了迷雾,让他豁然开朗。这并非因为书籍的匮乏,而是因为知识的泛滥。世间学问浩如烟海,怎能仅凭半部论语,便能解开万物的奥秘?

对圣人的敬仰,自不必说,圣人之道,是贯穿天下的真理,是人与兽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

然而,圣人之道,并非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要解决难题,唯有知行合一!

刘健的心中,此刻掀起了惊涛骇浪,他仿佛看到了吴世忠的影子,那是因为他自己也曾在这片迷雾中徘徊,最终在王守仁的指引下找到了光明。

“镇定,镇定!”他暗自提醒自己,绝不可让一个年轻人的门生扰乱了自己的心神。若不然,传扬出去,岂不成了笑柄?

“呵,不过是一群乳臭未干的小子,不足挂齿。”他心中冷笑,不屑于那些狂妄的言论,试图动摇程朱之学的根基,简直可笑至极!

但在他的心底,却有一个声音不断回响,那正是王守仁的话语,挥之不去,如影随形。

……

就在这时,一个远处的身影忍不住对王守仁提出了反驳:“宋时贤相赵普,仅凭半部论语,便能治理天下,难道赵普错了?”

这话一出,犹如石破天惊,那些被王守仁言辞击败的读书人眼中闪过一丝希望,迫不及待地追问:“既然赵相公没错,那岂不是说明先生错了?”

面对质疑,王守仁依旧从容不迫,微笑着回答:“你们又错了。赵相公一生南征北战,戎马倥偬,这难道不是读书?他之所以能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正是深谙知行合一之道。半部论语,便是半部行动,半部论语中蕴含的忠孝仁义,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何须深究其义?在行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这才是赵相公之所以成为贤相的真谛。”

“……”

一时间,众人陷入了沉默。王守仁的话语,如同开锁的钥匙,打开了他们心中那扇紧闭的门。这就如同有人试图开锁,却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寻找匹配的钥匙,而一群读书人还在那里,七嘴八舌地研究着如何找到正确的答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