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风云突变。
弘治圣上的自责敕令,如疾风骤雨,席卷了京城的每一个角落。
这位仁慈的圣君,罪己之诏犹如家常便饭,反倒是令人习以为常。
然而,这一次的劝谏者,竟出乎意料地是林蒙,这不禁让人感到几分尴尬。
宫中的秘密如同沉入深海的珍珠,无人敢触及,知晓者缄口不言,不知者只能揣测其中奥秘。
林蒙,一跃成为舆论的焦点,形象焕然一新。只是,世事如棋,人心难测,大多数人心中仍存疑虑。
自东宫的肥沃土地归来,那西瓜藤蔓间已悄悄孕育出果实,虽小如核桃,却尚待成熟,令人期待。
林蒙一身尘埃,满脸疑惑。本想轻松赚钱,怎料竟真投身于农耕之中?心中不禁感慨,田园风光虽美,却也不该如此接地气。
太子殿下,原来是个隐藏的大坑!
他刚踏入府邸,便见林家上下皆是一副庄重之态。
步入厅堂,杨管事、欧阳志、刘文善、江臣、唐寅、徐经等一众才俊已齐聚一堂。
林蒙的出现,赢得了众人的敬仰之眼。
尽管他衣衫褴褛,无华服点缀,身上还沾着泥土的气息,却在一瞬间,徐经激动地跪地拜服,声泪俱下:“多谢恩公仗义执言,学生得以重返学堂,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嗯。”林蒙淡淡点头,早已习惯于这份赞誉,心中却颇为舒畅:“知道了。”
徐经的热情并未因林蒙的冷漠而减退,他再次跪拜,激动地说:“学生仰慕恩公之为人,愿拜入恩公门下,终身侍奉!”
拜师之礼!
林蒙不禁仔细打量起徐经。
徐经出身江南名门,与他这类人不同,林蒙最反感的就是那些与自己一样俊朗潇洒、家财万贯、才学横溢的公子哥。他,林蒙,才是这世界的焦点,而门生不过是陪衬的绿叶。
你这位公子哥,白白净净,还来凑热闹,是想与我争锋头吗?
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世家公子的习性总是让人难以捉摸,纵然唐寅那厮也有不少毛病,但至少他会画画。
徐经,这位科举舞弊案的主角,一踏入京城便如同走马灯般穿梭于各路英才之间,似乎要借此风头无两的势头,将自己打造成不可一世的“京城新贵”。然而,正如那句老话所说,“树大招风”,他的一举一动都像是在招致无妄之灾。他的张扬,在别人眼中或许是霸气外露,但在林蒙看来,却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悲剧预兆。
若只是偶尔的张扬,倒也罢了,林蒙自己也是个张扬的人。但徐经却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他居然头脑发热地去拜访了那位赫赫有名的程敏政大人,拜访也就罢了,他居然还大肆宣扬与程大人的交情,仿佛生怕世人不知。等到程敏政成了考官,徐经非但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不仅去求字,还厚颜无耻地送上润笔费。
这简直就是在公开叫板天理,简直是“智障”的典范!
这样的人能侥幸存活于世,已是奇迹。然而,当他想拜入林蒙门下时,林蒙却冷眼一瞪,果断拒绝:“不收,另请高明!”
众人都以为这将是一场充满温情脉脉的师生欢聚,然而林家大少爷却给了徐经一个响亮的耳光。
徐经愣住了,他被林蒙的义举感动得泪如雨下,心怀感激地想要拜师。但林蒙的态度却让他如坠冰窟,仿佛被一盆冷水从头浇到脚。
“说不要就不要,一个江臣,会试才考了第八,就让我颜面扫地,无地自容……”林蒙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刀子,直刺徐经的心脏。
一旁的江臣,像是被戳中了要害,眼眶泛红,几乎要哭出声来。但他强忍住泪水,努力地摇了摇头:“不介意,不介意。”
林蒙微微点头,然后转向徐经:“一个江臣都让我觉得丢人,你自己考了多少?”
徐经尴尬地低下头,不敢直视林蒙的眼睛。
他知道自己考得更差,会试排名二十多名。虽然年纪轻轻,殿试只要表现尚可,二甲进士非他莫属。而且,他相貌堂堂,大明授官向来以貌取人。就算现在在狱中被打得面目全非,但恢复英俊相貌只是时间问题,进翰林院也是板上钉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