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长久坐镇三川郡,对儿臣之心迹与图谋了然于胸,由他担当郡守,自是稳妥。”
闻言,始皇帝嬴政微微颌首,转而对着嬴高道:“准矣,寡人稍后便昭告王廷!”
“儿臣谢父皇恩赐!”
马兴乃是三川郡守,亦是嬴高所依仗之人。嬴政首肯,既有对马兴才能的认同,亦示于嬴高考量权柄之力。
“你以公子之姿参政,且太子未定,自秦朝立国以来从未有此先例。何不于岁旦大典,寡人册封你为太子如何?”
“咳咳……”
突来的提议令嬴高微怔,匆忙摇头道:“目下父皇正值壮年,英姿勃发,儿臣即便得立太子,于国家无益。”
“反之,诸多规制束缚,亦将令儿臣无缘沙场,望父皇暂时搁置此事!”
听见这话,嬴政内心略显疑惑,他并不只有一个嬴高为子,太子之位并非非嬴高莫属。
然而越延迟,局势变数越大,反不利于嬴高。此刻太子之位近在眼前,他偏偏选择了拒绝。
念及此,嬴政凝视嬴高,一字一句沉声道:“高儿,汝真想明白了?机缘错失,难再觅矣!”
太子位,秦半壁江山。高峻虚位,实则仅有虚名,反倒不如一介贵公子来得自由,因秦国当今王乃赢政。
赢政的强悍霸道,世皆明了。一旦统一中原,他的权力将达到巅峰,咸阳朝廷将成为赢政的一言独断之地。
届时成太子,他无太多优越性,还不如此时无拘无束。
大政方针,他涉足无门,反受身份桎梏,言谈谨慎,不如当前直言不讳。
始终,嬴高明了,太子与公子之间差异在于,身为公子,赢政给予他的忍让更为宽厚。
一旦此刻成为大秦太子,无数名师将从天而降,再度陷入恐怖且乏味的学海之中。
至关重要的是,如此研习并无实质作用。
听毕,嬴高尚武的目光炯炯有神,向赢政一笑:“父皇,儿臣拟领兵伐不臣,替父皇开拓眼前疆域!”
“若儿臣不幸捐躯,太子登基或许动摇国基,待我荡平六合,俯瞰天下皆为吾皇辉煌疆界之时,再来言此!”
嬴政瞥了他一眼,微笑而道,他已深知嬴高的意图:“寡人许你议政,自不会让你受太子之位所绊!”
“秦国从无祸国太子,王也从不忌惮太子!”
嬴高沉默半晌,抬头坚定地看着赢政:“父皇言是诚心?”
“伐国之战已筹谋,尉缭入秦,可谓指引前行,最多两年,我大秦必国力大增。”
赢政注视着他:“立太子,固民心之向,战乱之时,万一寡人身有万一,由你接掌秦国,可延续未竟的王道。”
“父皇,儿臣驰骋沙场,父皇坐镇咸阳宫。俯瞰天下,无人能破函谷关,遑论咸阳。”
嬴高惊讶于赢政的想法,不解:“父皇顾虑全无必要,繁华中原,必定会落入父皇之手。”
“寡人了然此点,凭汝威名与所向无敌,立汝为太子,军心必振,更使秦地百姓同心归附。”
赢政对嬴高并未隐瞒,直言心中盘算,这是一种操纵。毕竟漠北、新郑、邯郸,屡次战役,嬴高已显其旷世之才。
如今,正是嬴高自己一步步迈向神坛。
听见这席话,嬴高微微一笑,心中不悲反乐。他明白,在这个世界里,被人利用并不一定意味着悲伤和绝望,相反,它可能代表着自己还有可以被利用的价值。而那些没有用处的人,才是真正可悲的存在。想到这里,嬴高的心情变得轻松起来,嘴角微微上扬。
"若如此,册封太子之举非此时良机,儿臣以为,在灭国之战前册立,更能发挥最大效用。"嬴高的声音坚定而自信,仿佛已经深思熟虑过了这个问题。他认为,如果现在就册封太子,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和争议,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如果等到灭国之战后再行册立,可以更好地展示秦国的实力和威严,让天下人都知道秦国的强大和不可战胜。
听到嬴高的建议,赢政有些讶异。他没想到嬴高会提出这样的观点,而且还说得头头是道。赢政不禁对嬴高刮目相看,觉得这个儿子不仅聪明伶俐,而且有远见卓识,能够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于是,他点了点头,表示同意嬴高的意见,并决定将册封太子之事暂时搁置,等待合适的时机再行商议。。
在嬴政眼中,嬴高仍然只是个年少气盛的孩子。虽然嬴高早已名声在外,但这并不能改变他只有十三岁的事实。嬴政认为嬴高会对这种安排感到不满和愤怒,因为一个充满激情和热血的少年被人利用,心中难免会产生愤慨之情。因此,嬴政决定向嬴高坦诚相待,并告诉他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喜欢秦二世穿越到了时空隧道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秦二世穿越到了时空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