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周群臣闻声皆惊,此刻见状,竟无一人敢近前探视。昔日与刘琦交好的同僚,亦是一个个后退数步,唯恐牵连自身。此等背信弃义之辈,避之唯恐不及。若日后史官记载,自己与其有所瓜葛,岂非自取其辱?望着群臣的反应,徐昊轩心中暗自得意,显然自己的言辞已深得人心。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三股势力如棋局上的对弈者,各怀心思。一方是以宰相赵通为轴心的集团,他们内心深处虽不愿大乾王朝倾颓,却也恐惧于明君的崛起。在这模糊的忠诚之下,他们渴望的是一个混沌的国度,唯有如此,方能于乱世中攫取私利,让权柄与财富在阴暗的角落里悄然生长。另一阵营,则集结在老臣徐信周围,他们是女帝忠实的拥护者,但时移势易,昔日的辉煌已成云烟,势力渐微,只能在风起云涌的政坛边缘徘徊。至于最为人诟病的第三方,自诩为“清流党”。他们口口声声宣称忠贞爱民,可一旦风雨欲来,便立刻退避三舍,其行径与高洁之名大相径庭。在徐昊轩的眼中,这批伪君子甚至比不上赵通之辈——至少赵通尚存一丝不让大乾沉沦的底线!而刘琦,正是这“清流党”中的佼佼者,他的存在仿佛是对正义的嘲讽。因此,当徐昊轩愤然发出指责之时,朝堂上下竟无一人敢于出面反驳。眼见机缘已至,女帝轻轻一振华贵朝服,优雅起身,帽穗上的珍珠链轻撞出清脆声响,帝王之尊,威严毕露。"朕!誓将遵循先祖遗志,不向任何人称臣,不受任何贡品;不割寸土,不赔分文,更不以联姻求和!""匈奴欲战,那便战!纵使倾尽国力,朕亦不言败!""与其坐视匈奴铁蹄践踏我大乾疆土,令无辜百姓受苦,生灵涂炭,不如背水一战,捍卫家国。"然转瞬间,女帝心念一转,深知空言无凭,难阻朝中那些冥顽不化的妥协之声在暗中涌动。于是,女帝的目光悄然落在赵通身上,今日,她决定导演一场戏,将这烫手山芋巧妙推给赵通,毕竟,此人往日里也没让她少费心。女帝的视线温柔地转向赵通,语调不觉间柔和了几分。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柔弱与无奈,仿佛对赵通既敬畏又为难,缓缓启唇,言辞恳切。"丞相,你……唉,朕虽登基已久,却仍感政事繁复,难以决断各项国策。""丞相与朕心有灵犀,又多年执掌朝纲,经验老到,今日抵御匈奴之事,便全权委托于丞相,一切依丞相高见行事。"赵通闻此,不禁微感错愕,难道真如徐昊轩所预言,女帝竟愿放手权柄?未待赵通多言,女帝已宣布退朝,翩然转身,离朝而去。朝会既散,群臣心中各有思量,筹谋着各自的棋局。赵通不知道的是,自己正一步步的掉进武梦云给他设计的陷阱当中。……此刻的政事房内,显得格外静谧而神秘。五皇子悄然伏在案边,形如鬼祟,正细细翻阅着堆积如山的奏章。他的目光在卷轴间穿梭,迫切地寻找着近年来大乾与匈奴交锋的战报。在这两国剑拔弩张之际,唯有深谙敌我形势,方能筹谋良策,未雨绸缪。一旁,立着一位面容苍白,粉饰过多的太监,此人正是司礼监的海大山。不同于那些通常只做些粗活、跑腿的太监,海大山不仅通晓文字,更有深厚的学识底蕴。在宫中,即便是许多地位稍高的二等乃至一等太监,也多是目不识丁,仅能勉强书写己名,辨认各宫殿的匾额。但司礼监出身的他,却是文采飞扬,学富五车。海大山翻阅奏章的手法熟练且迅速,不消片刻,便已精选出一叠关于大乾与匈奴军事动态的密折,毕恭毕敬地呈至五皇子面前。“殿下,这些都是奴才精心整理的奏疏,请您过目。”海大山言辞恳切。五皇子武世宗闻言,面露满意之色,轻轻颔首。“干得好,不过今日本王私下到访政事房,皇姐并不知晓。若被他人撞见,难免生出是非,还需谨慎行事为妙。”海大山闻言,似是触动心弦,诚挚而言:“殿下,容奴才斗胆直言,若非当今女帝身为嫡长,这皇位哪有她坐的份。在老奴心中,唯有殿下您,德才兼备,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精通四书五经,弓马骑射无一不精,才是这九五之尊的唯一人选。”海大山的这番马屁,直击武世宗心坎。若非顾忌颜面,他几乎要脱口而出:“所言极是,本王亦有同感。”武世宗脸上洋溢着得意之色,却故作姿态道:“此等大逆之言,海公公日后还是莫要再提。万一传入皇姐耳中,怕是你的项上人头,也难保矣。”言罢,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厉。海大山乃是个中高手,洞察人心的技巧炉火纯青。时下,女帝治国无方,国本动摇,而受命辅政的赵通亦非与女帝同心同德。皇权与相权之争,早晚必成你死我活之局,长此以往,只会导致两败俱伤。相比之下,五皇子则棋高一着,其背后倚仗的是皇太后这一坚强后盾!一旦女帝与赵通相争如鹬蚌相持,无论胜负归属,皆将元气大伤,而皇太后麾下的暗流涌动,只待时机成熟。待到二人斗得两败俱伤,乾坤大局,自是皇太后一言九鼎。届时,大乾江山与龙椅尊位,岂不唾手可得于五皇子?此刻站队五皇子,海大山日后必有拥立之功,名垂青史!忆及六岁入宫,便被遣至皇陵守陵,一守便是十一个春秋。在那不见天日的幽深地宫,他度日如年,活得如同阴沟鼠辈!十一年光阴,将海大山的心磨砺得如市场中宰鱼十载的屠夫般冷硬无情。海大山眼神坚毅,紧握手中的奏折,心中立誓,他要成为权倾朝野的风云人物!他要步步为营,一级一级攀上权力巅峰,让世人再也无人敢轻视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