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穿越 朱元璋 > 第191章 内阁制引起的异动(第1页)

第191章 内阁制引起的异动(第1页)

数日之后,离京的藩王已经悉数回到封地,包括远赴北平的朱棣,以及比北平更远的朱权。

朱棣一回到北平城,就第一时间找到道衍,分享他在应天府收集到的新情报。

“此次回京,我还没入城,就被摆了一道。可见他们对我的防备颇深。”朱棣说道:“既然正面无法获取情报,我就依照大师的计策,最后找到三哥作为代理,去试探皇太孙的虚实。结果都记录在这个册子里面了,请大师过目。”

道衍接过册子,认真翻阅起来。越看,道衍越觉得心惊。皇太孙的打牌技术,明显在晋王朱棡之上,而那种医术,更是超越了道衍的理解。道衍已经可以确定,皇太孙一定是跟他一样的穿越者。虽然不知道皇太孙的具体目的,但是既然皇太孙已经跟朱元璋绑定在一起,那么势必已经成为道衍自己计划中最大的绊脚石。

“如此看来,皇太孙其人,确实不凡,这对于我们的大计,是一大阻碍。”道衍说道。

“那大师认为,现在我们应该怎么做?”朱棣当然知道,现在对方势大,要完成道衍的目标,根本无法正面硬扛。

“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有暗中积蓄力量,静待时机。”道衍闭上双眼,犹如入定一般,似乎在说,这些纷扰,已经与他无关。

朱棣才32岁,他当然可以等,再不济,等到朱元璋驾崩,一定会出现可以利用的时机。但是道衍只比朱元璋小几岁,按照道衍的说法,朱元璋五年之后就会驾崩,但是现在有皇太孙这个变数,他医术如此了得,鬼知道老朱还能活多久?

朱棣自己都没有发觉,自己现在竟然是如此心急!当然,这都是道衍长年洗脑,加上黑暗卡片力量影响的结果。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朱棣内心里有那个想法,才会被道衍加以利用。

“但是大师,左也等,右也等,究竟要等到何时啊?”朱棣在应天府隐忍了一个多月,现在终于沉不住气了。

“王爷放心,虽然朝廷方面目前十分强势,但是他们要做的那些动作,下面的人并非都能齐心。并且,就算大的方面暂时不会有变化,但是不代表朝廷那边不会有松动的时候。目前秦晋二王均不在藩地,中原实力大为空虚,正是我们积蓄力量的好时机。”道衍仍是闭着眼睛,继续道:“现在我们要做的,便是打造兵器和铠甲,为之后的事情做好准备。”

“打造兵器,需要大量精铁。这方面,三哥的封地那边最多,恰好三哥不在,我们绝对有机可乘,可以搞到不少精铁。”朱棣分析道:“只是,打造兵器,响动不小,如何才能掩人耳目呢?”

“王爷可以开辟一处地下密室,用以打造兵器盔甲,再在那里的地面上,养殖家畜。届时,家畜发出的声音,就能掩盖住打造兵器的声音。如此一来,可谓万无一失。”道衍说的这个方法,正是相传历史上朱棣在北平打造兵器时,用以掩人耳目的方式。只是这次道衍和朱棣并不知道,穿越者也是有来自不同年代的区别的,他们的对手,已经在谋划工业化和定装弹枪械了,以道衍的认知,实在是无法想象到这一层。

道衍的方法,朱棣感觉有点异想天开,不过自己并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答应下来。接下来一段时间,朱棣开始同时筹划密室,还有以合理的理由,从山西购买精铁的事宜。

而朱元璋和华英雄这边所筹划的,并非这些蝇营狗苟、勾心斗角之事,他们的目标,是尽快将大明、乃至整个地球,推动到工业时代。而在这之前,需要一个更有效率的行政体系,朱元璋习惯的那种事无巨细全都由皇帝一人承担的方法,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劣势。

“这哪哪都缺人,大明好歹有六千多万人口,咋就找不出能用的人呢?”朱元璋抱怨道:“要不开一届恩科,多招纳些人才?”

华英雄一阵恶寒,有没有可能不少人因为贪了点钱就被你砍了?不过话说回来,一个时代能产生的天才,恐怕也是有限的,如果招纳一些平庸而又没学过现代学问的人,那么对于计划的帮助并不大。

“不如等新办的学校运作一两年再开吧?到时候,也好筛选出对于新学有天赋的人才,毕竟本来的历史上,这些人恐怕是被埋没在了科举大军的汪洋大海之中。”华英雄说道:“现在,不如先找一些历史上有名的能臣,暂时顶一顶。”

“那就是夏原吉、解缙之流咯。”朱元璋之前就考虑过这个问题,现在自然对答如流:“还有纵横几朝的三杨,也得提前挖出来给俺干活!”

“其实永乐年间那些六部官员,现在不少已经二三十岁了,都是可以考虑的人才。”华英雄提醒道。

“是不是有个蹇(jiǎn)义,俺记得是永乐年间的吏部尚书,现在应该还只是中书舍人。”朱元璋回忆着此人相关的过往:“当年他还叫蹇瑢,奏事的时候,俺问他是不是春秋时期名家蹇叔的后代,他诚惶诚恐,直接否认了,俺认为他很实诚,就赐名一个‘义’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竟然还有这样的佳话?”这个故事显然涉及了华英雄的知识盲区:“既然是品德优秀的人,又在永乐时期多年担任吏部尚书,应该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嗯,现在正是国朝急需人才之际,必须提前把这些人提拔起来了。”朱元璋说道:“我们就以此为基础,先弄一个内阁和六部的人员变更方案。”

说罢,华英雄也认为很合理,因此拿出七卿年表,开始跟朱元璋一起边对照,边拟定新的人选。

终于,名单初步拟定完成,不过事关人事任免,始终无法跳过吏部。因此,次日,朱元璋把名单单独交给吏部尚书詹徽,让他在吏部中对这个名单进行讨论,若有不合理之处,或者有其他提名的人选,要尽快上奏疏汇报。

就这样,内阁的这套机制,第一次出现在官员面前,而这对于以詹徽为首的六部官员来说,却并非是一个好消息。尤其对于他们吏部,一旦内阁成型之后,吏部关于官员任免的权力,就会大幅削弱。虽然身为吏部尚书兼任左都御史,詹徽还有监督弹劾百官的权力,但是按照方案中的说法,对于官员的考核机制,将独立于御史台之外。也就是说,吏部目前的权力,将会被稀释掉大部分。

同时,内阁的体制规定,正四品以上官员不能进入,那么身为正二品的尚书,自然就无缘了。除非彻底放弃尚书的地位和俸禄,否则内阁的巨大权力就跟詹徽他们无缘。但是皇命不可违,詹徽还是只能按照朱元璋的要求,对名单进行了优化,此事也随着吏部的官员,在朝堂上传开了。

很快,朱元璋就在朝会上宣布了新的行政架构。鉴于将有一批年龄较大的官员逐渐退出朝堂的权力中心,朱元璋为了安抚,也适时地给出了一些荣誉称号。比如冯胜和傅友德,跟历史上一样,被封为太师。而蓝玉,按道理,以他的战功和外戚身份,搞个太傅的头衔应该没问题。不过老朱出于恶趣味,也出于暂时打压的考虑,还是跟历史上一样,只给了他一个太傅的头衔。不过这次蓝玉倒是没吵也没闹,他清楚,自己以后有的是机会,不必急于一时。

詹徽这边就比较惨,还是只混到一个少保。但在老朱看来,给他这个头衔,让他继续待在吏部尚书的位置上,已经算很体面了。不然像历史上那样,卷入蓝玉案而被诛,才是真的惨。就在他面临人生中最大变故的这个时候,暗中潜伏的新的黑暗力量找到了他。

经此变故,詹徽内心中潜藏的那些念头被激活了。正巧,由于新政颁布,朝堂一时间人心惶惶,而新的权力中枢内阁,里面的人都是些小年轻,又在皇帝眼皮底下工作,原来那些官员难以找到门路。无奈之下,他们只能去找名义上仍是百官之首的詹徽。如果是过去的詹徽,一定会回绝这些官员的请求。但是现在,詹徽认为,他只有联合朝中大量官员,向朱元璋施压,才能保住自己的话语权,同时身为直隶出身的官员,他认为自己有必要代表淮西一带,跟逐渐崛起的江浙系官员相抗衡。

于是,詹徽对于向他投石问路的官员,皆是来者不拒。很快,上奏疏痛陈新政之害的官员不胜枚举,而御史台那边,弹劾内阁中的阁臣各种不法行为的奏疏也纷至沓来。

“陛下,内阁首辅杨士奇求见。”金公公禀报道。

现在有了内阁,爷孙俩的很多时间就空了出来,有时间考虑一些长远的发展。现在他们就在讨论扩大钢铁生产,进而利用钢铁和水泥的产量,重新修建官道的事宜。

“传!”朱元璋合上了面前的笔记本电脑,说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