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康年叹气,“大家伙想过没有,上山当绺子以后会对你们的后人,家人有影响。”
“二当家的,我们都快活不了了,还说什么之后?”
“是啊,就是这次灾荒过去了,也得不到好。被惦记着抓壮丁,那可是有去无回。”
众人七嘴八舌的,尤其是家里有小伙子的更是着急。
当绺子名声不好,也有可能会被砍死,但是上卧龙山当绺子就不一样,他们从来没有下来祸害过百姓。要是黑虎山的过来抢粮食他们还会和他们干,保护他们。
“二当家的,我们求求你了。还是让我们跟着上山吧。”
“我先说说山上,兄弟们都出去了,山上只剩下我们二十多人,都是年纪大的。
还有我们虽然说是绺子,可是从来不干缺德事,这么多年都是我们自己在山上种粮食,采草药。
你们想上山,也是和在家里一样,女人可以织布,男人就要下地干活。没有白吃的饭。”
“只要给我们吃的就行。”
“好,既然你们决定好了,就在家里收拾,愿意什么时候过去都行。”
爷俩回去和家里人说了这件事。
老人家们都同意,他们年纪大了,不知道还能活多久,前几天的粮食差不多都是晓静这丫头背上来的,他们看着都心疼,不舍的丫头这么累。
上来年轻人也挺好,就是将来有危险了,也有人打仗。
第二天贺晓静下山,既然三织布,就要棉花,空间里有不少,还有收上来的织布机,今天都弄回来,没准以后的日子自给自足。还能给出去拼杀的家人们准备棉衣棉鞋什么的。
“康年啊,晓静一个人下去行不?”
“五叔你放心,没事的。”
“要是没这个丫头,咱们现在还指不定怎么发愁。”
“五叔,船到桥头自然直。”
这次带回来三千斤的棉花,马车码的有一人高了。外面还涨出去不少,顶上顶着五架织布机。
棉花背上去就慢一些,主要是体积太大。
又是后半夜才都弄上山。
张嫂子喜欢织布机,已经开始摆弄上。
“晓静,我教你织布。”
她赶忙摆手,“饶了我吧,我可不想学,婶子你织布,我穿衣服。”
第二天他们父女两个赶车出去转一圈后给村子去送粮食,看着给的铜子,只有两块大洋,这是大家伙凑上来的。父女两个心情沉重。
两天以后村里上山了三十五个人,有十个大姑娘,正是待嫁的年纪,虽然说瘦的皮包骨了,不过因为年轻还是看着挺漂亮。
女孩子们被分配到一个大房间,没有办法,以前都是七八个人住在一个房间,十个姑娘住在一个大屋子也行,主要是她们自己愿意。
根本就没用适应,第二天就该干什么干什么,地里的活计不多,老人家们就教男人一些功夫,子弹不舍的浪费,就让他们学习射箭。
男人哪有不喜欢这个的?都特别的上心。
贺晓静不愿意动,主要是太热,一动就出汗。和小幺两个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进了九月份一场雨都没有。山上的粮食还行,时不时的浇水,山下就不行了,小河都干枯了。
都惦记着家里,贺康年心里不好受,给村子也送去了一千斤的玉米,多了也不敢给。
村长收了一些钱,肯定不够粮食的钱,但是承诺以后一定会还。
山上的日子挺好过,上来的三十五人都在庆幸来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