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疆小说网

苗疆小说网>弘阳未来世界导游图 > 第37章 昝村遐思(第1页)

第37章 昝村遐思(第1页)

考察昝村的易京楼,离不开研究公孙瓒,研究公孙瓒,离不开刘备,刘焉,刘虞,袁绍,而刘备和这些人都有关系。

公孙瓒曾是刘备的贵人和支持者。

刘备与公孙瓒的关联是一个典型的政治与军事合作关系,充满了相互扶持与背叛的复杂性。公孙瓒在刘备早期的仕途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提供给刘备初始的军事和政治支持,还在关键时刻为刘备争取到了正式的职位和地位。

公孙瓒对刘备的支持

初步赞助:公孙瓒是北平太守,也是有影响力的军事领袖。当刘备初出茅庐时,公孙瓒为刘备上表朝廷,争取到了平原县令的职位。这一举动可以说是刘备政治生涯的起点,公孙瓒的支持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军事合作:在讨董卓的联盟中,公孙瓒与刘备再度联手,共同参加战斗。公孙瓒的军队规模和实力为刘备提供了后盾,使刘备得以在诸多诸侯面前建立声誉。

提升影响:通过公孙瓒的推荐,刘备得以在更广泛的政治舞台上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他的知名度并为他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刘备对公孙瓒的背离

自主发展:随着刘备自身实力的增强,尤其是在陶谦提供兵力之后,刘备选择离开公孙瓒,转而去支援陶谦,显示出刘备开始寻求政治上的独立。

缺乏回报:尽管公孙瓒早期对刘备有重大支持,但刘备在关键时刻并未对公孙瓒提供相应的援助,甚至在公孙瓒面临困境时没有给予回报。

两人关系的复杂性

利益与情感:刘备与公孙瓒的关系表现出了复杂的利益与个人情感交织。公孙瓒之所以支持刘备,部分是出于对才能的认可,部分也是出于利用刘备的政治考量。

忠诚与背叛:在封建割据的乱世中,忠诚与背叛成为常见的政治手段。刘备的离去,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生存法则的残酷性。

此外,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是,公孙瓒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他与时代背景的关系。公孙瓒虽然具有一定的军事和政治能力,但他在人才使用和战略远见上的不足,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同时,他所处的历史时期正是汉末群雄割据的混乱时代,这个时代背景为公孙瓒与刘备这种复杂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总的来说,刘备与公孙瓒的关系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节点,展示了乱世中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公孙瓒的早期支持对刘备的政治生涯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而刘备的背离则反映出在权力面前,利益和忠诚常常是难以兼得的选择。

在进入昝村前,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何袁绍要干掉公孙瓒?

在解释这个问题前,我们要知道,刘焉到底是不是幽州太守?

在汉代,州和郡是中国行政区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行政级别、规模大小以及职能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行政级别

州:汉代的州初始设立于汉武帝时期,最初为监察区域,并非行政单位。汉献帝之前,州不定期派刺史去监督,而到了东汉末年,由于天下打乱,中央授权各州刺史总领军政大权,从而增加了州这一级行政,其职能从监察官变为拥有实质行政权力的官员。

郡:郡在秦汉时期已经作为地方高级行政区划,直属于中央,与封国并行,形成郡国制度。在秦汉时期,郡大于州,但后来随着州的地位逐渐上升,郡的地位相对下降。

规模大小

州:在面积上,州普遍大于郡。例如,荆州下辖九郡,益州下辖六郡。州的设置涵盖了更广阔的地域范围。

郡:郡的面积相对较小,通常包含数个县。郡的数量远多于州,全国共有36个郡,后来又增加了一些。

职能

州:州的职能在东汉末年有所增加,州牧(后为州牧)总领军政大全,实际行政职能增强,演变成地方军政长官。

郡:郡的职能在秦汉时期已经比较完善,主要负责地方行政管理,包括民政、司法等,郡守(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刺史与太守的职责分明体现了古代中国官僚体系的精心设计,旨在通过分工合作来优化国家治理。增设刺史职位的初衷在于通过监察来防止地方政府的腐败和分裂倾向,这一点在历史上多次被证明是有效的。刺史在汉代初期主要作为监察官,负责监督当地的行政和财务状况,其官职级别普遍高于太守。随着时间的发展,尤其在东汉末年,刺史的职能扩大,逐渐演变为拥有军政大权的州牧。

太守:太守是郡级的最高行政长官,直接负责郡内的民政、司法等行政管理事务。相对于刺史,太守的级别较低,但在地方行政系统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历史上的刘焉是东汉末年的宗室官员和军阀,他曾经历任多个职位,包括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以及太常等,最终成为益州牧。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刘焉被描述为幽州太守,这一设定主要是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特别是引出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的桃园结义故事。然而,这种描述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在汉代,州的行政长官称为刺史或州牧,而郡的行政长官才称为太守。由于幽州属于一级行政区划,其最高长官应为刺史或州牧,而非太守。

因此,“幽州太守”的称谓在官职上就是不正确的,这显然是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的虚构或误解。

此外,刘焉在提出扩大刺史职权的建议后,他本人并未前往南方的交州赴任,而是被朝廷任命为益州牧。这与《三国演义》中关于他在北方幽州任职的描述不符。实际上,当时担任与幽州相关职务的是另一汉室宗亲刘虞,他曾多次担任幽州刺史和幽州牧的职责。

刘焉在历史上扮演了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角色。他向汉灵帝提出实行“州牧制度”,这直接加剧了地方势力的割据现象。作为益州牧,刘焉面对当地豪族的强烈反抗,采取了极为严厉的镇压措施,包括屠杀王咸、李权等豪强以立威,这些行为虽然暂时稳固了他的统治,但也引发了进一步的反弹和造反。刘焉的政策和行动显示了他作为一个军阀的决断和残酷,同时也反映了他试图在乱世中保持自己权力的决心。

刘虞的情况则更为复杂。他是光武帝刘秀的长子刘强的直系后代,因此与东汉皇室的血缘关系非常近。在担任幽州牧期间,刘虞面临了诸多挑战,包括地方军阀公孙瓒的牵制以及汉献帝被劫至长安后的政治动荡。尽管在北方深得民心,但刘虞未能有效利用这一优势,最终死于公孙瓒之手。

刘焉和刘虞的故事不仅仅是两位政治家的兴衰史,更深刻地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和复杂性。通过分析他们的生涯可以看到,即使在拥有巨大权力和资源的情况下,个人的品质、决策和环境因素仍然对历史进程有着深远的影响。

刘备的发展离不开刘焉和刘虞,因为这块土地,就是刘备打游击的根据地。

刘虞担任幽州牧的时候,出自幽州的公孙瓒,成为前者的部下。

后来,这两人的矛盾彻底激化,刘虞于是率领大军讨伐公孙瓒。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