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个字把袁燕倏劈得失魂落魄,不过他马上又打起了精神,硬生生挤出“绅士”般的笑容和她约定了下一次的时间。
没有机会省略几万字,他只好一个人在房间里面花了几十字……嗯,十几分钟“镇定”了一下心神。
大概“镇定”的效果不错,洋人医生开的药也具有帮助入睡的作用。所以初来乍到的袁燕倏没有辗转难眠,反而是很快地进入了梦乡……
1920年9月17日,袁燕倏在床上迎来了新世界第一个黎明。
天刚亮他实际上就醒了过来,不过把头埋在被子里躺了半天,接着又对着镜子看了很久,终于说服自己这不是梦,而是真的是穿越了。
袁燕倏起身稍加洗漱,换了一身衣服走下了楼……他看了看周围的行人,重新又上了楼,因为他发现自己忘记戴帽子打领带了。这个年头作为绅士,不戴礼帽不打领带都可以说是衣冠不整来着。
再次下楼的他带着一丝新奇的感觉(有了智能手机谁还买报纸?),从街上穿梭的报童手里买了一份《人民日报》……嗯,《纽约日报》。今天“灰贵妇(美国版《人民日报》的绰号)”的头条自然是:华尔街大爆炸!
他夹着报纸按照记忆来到了街边的一家小咖啡店,推门走了进去。
“叮铃!”
听到门铃响起,正在埋头看报纸的咖啡店老板抬起了头,十分自然地道:“早安,袁先生。今天是不是还是老样子?对了,你看了新闻没有,这可真是……”
“嗯。这可真是太不幸了。”袁燕倏摘下帽子挂在门口的衣帽架上,随口应付了几句之后,就坐到了窗前的老位置上,摊开报纸读了起来。
“蔚蓝的天空顿时暗了下来,突然出现一道可怕的闪电,美国金融中心最繁忙的角落瞬间变成一片废墟,数百人身受重伤,奄奄一息。在场之人吓得脸色苍白,心中感到莫名的恐惧……”
“从上面俯瞰华尔街,我看到在美国国库分库和摩根公司之间,一团黄绿色的蘑菇云慢慢腾空而起,上升到100英尺的高度,空气里充满呛人的烟尘……”
“本报最新消息,39位尊贵的纽约市民已被证实死于这场卑鄙的暗杀,受伤人数至今无法完成统计,至少有三百人以上。据相关人士称,这次炸弹袭击导致了200万美元的损失……到本报发稿时为止,还没有人宣称对这次袭击负责。”
“来自纽约证券交易所消息:无惧于暴力的威胁,今日股市照旧开盘……”
“市政府表示,NYPD一定全力保护市民的安全。不会有宵禁和强制休假,呼吁纽约市民向警方提供线索……”
难道1920年华尔街真的发生了这样一场爆炸?!
满腹疑惑的袁燕倏放下报纸拿起了一片吐司面包塞进了口中,而这个时候咖啡店老板放起了唱片,他听了一会发现播放的正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二国歌(笔者注:美国国歌实际上是《星条旗进行曲》。)。
Oh,say-can-you-see?(哦,你可看见?)
By-the-dawns-early-light,(透过一线曙光,)
What-so-proudly-we-hailed-at-the-twilights-last-gleaming?(我们对着什么发出欢呼的声浪?)
袁燕倏皱了皱眉转头往街上看去,那些以前从电影中看到的影像无比真实的出现在他的眼中……
而在他视线之外的华尔街上,随着横笛吹奏的悠扬曲声,上千人也齐声高唱着《星条旗永不落》。
Oh,say-does-that-star-spangled-banner-yet-wave。(你看那星条旗不是还高高飘扬。)
Oer-the-land-of-the-free-and-the-home-of-the-brave?(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他们相信,这次袭击只不过是无政府主义者们徒劳的反抗。他们还相信工厂会天天忙碌,农田会年年丰收,股市会一路高涨,美国会永远繁荣,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会在度过幸福而又虔诚的一生之后被弥撒亚迎接上天堂享受真正的永生。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应许之地,因为这就是他们的山巅之城,因为这就是他们天选之国。
1920年9月16日的华尔街上这声巨响如同宣布好戏开场的锣声,正式标志着美国进入了“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Twenties)”,而我们的袁大师也将在纽约--这颗资本主义世界的心脏初试啼声!
PS。时至今日,华尔街23号大楼的墙面上依然可以看见爆炸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