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马太后想要后宫干政夺取大权,那么这就是在找死,马太后的贤明,早已经是耳熟能详,她的仁德那是人尽皆知,要说她想篡权,全天下不会有人相信。
说句不好听的,和在洪武年间找马皇后宫斗没有任何区别。
因此,朱棣出的谣言是马皇后由于重病被太子妃夺权,是太子妃图谋不轨,想要干政,这样一说,全天下能相信的人就有很多。
毕竟太子妃可没有马太后的贤名。原本只要太后在朝堂上露一露脸,便能够轻易的将流言击散。
但是这是古代,可没有什么网络能让人不出门,便能知晓天下之事。消息传播极其缓慢,就算朝堂想压制流言,那也没有锦衣卫传播的速度快,而且太后现在身体本就抱恙,怎么可能让她抛头露面,劳心伤神呢?
太后如今七十五六岁快80岁的人了,一真的在失去儿子,孙子,儿媳的情况下又劳累,导致太后出现一个意外,那么太子妃真的是有口也难言了。
燕王自然也没有闲着,联合各方的势力派人,在各个势力之间游说给自己增加威望,俨然是想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新任之君的模样。
如今的种种态势,在外人的眼中,皇上身受重伤,而太孙又过于孱弱,燕王正值壮年,而且雄心勃勃,众人自然睡,选择观望,看能不能从燕王那里得到一份从龙之功。
这些人本来就身居高位,甚至这辈子都难以再进一步,如果现在保持张望,无非就两个结果,如果保持中立,上任的是太孙,那么他们并不会受到惩罚,因为新君上位总是要安抚人心的,过于动荡或者过于血腥,容易激起新的动乱。
但如果是燕王上位,他们的作壁上观,反而是一份新的恩情。燕王会念着他们的好,毕竟只要没有帮皇上,就相当于帮燕王等到最后,事态明了的时候再出手,到底是帮助燕王上位获得从龙之功,亦或者是帮着太孙剿匪痛打落水狗,主动权都在他们手中
各地的官员能够明白的事情,朝堂上的公卿自然能够明白,到底是谁做皇帝对于他们这些当官的人来说无伤大雅,只要能保住自己的愤怒就行。一个月几百块,玩什么命啊?
如此一来,过了一个月,朝廷更是人心涣散,甚至有的官员干脆不上朝了,躺在家里开摆,燕王则是声势如虎,逐渐壮大,隐隐暴露着野心。
远在东北的汉王终于收到了女儿送来的求救信,希望他能马上起兵入关。
自从太后的懿旨石沉大海,久久不见回应之后,太子妃马上便怀疑燕王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截住了山海关的秘信,因此又花费了很大的力气,通过西北以及草原才将这份密信兜了一个大圈子,送到了汉王的手中。
早在太子妃的通知之下,三军早已备齐,如今只待一声令下,便可以起兵。
朱林找见了封地上的大小官员,将燕王犯上作乱的事情告知了他们,同时说只要入关骑兵秦王之后,人人皆可获得封赏,再不济也能能有爵位。
原本朱林想要说动这些地头蛇,还是有些费力的,但是在承宣布政使的合作之下,当地的官员纷纷响应,朱林给承宣布政使开出的条件,便是让他成为第二个刘伯温,或者是李善长。
政权,军权和经济三种大权凝结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这个人便可以黄袍加身,天命盖顶,只需要跺跺脚,便能让整个九州抖三抖。
“通告全国奉天靖难。”
讨贼檄文。
我太祖皇帝、马太后第五子,镇守东北国家至亲,受封以来,惟知循分守法,今圣上蒙尘,被害奸宄,横起大祸,屠戮忠良,我父皇母后创业艰难,封建诸子,藩屏天下,传续无穷,一旦残灭,皇天后土,实所共鉴,祖训云:“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必训兵讨之,以清君侧之恶”,今祸迫予躬,实欲求生,不得已也,义与奸恶不共戴天,必奉天讨,以安社稷,天地神明,昭鉴予心。永昌十年大明汉王朱林敬告天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现在暗卫再也不和锦衣卫相互辟谣和造谣了,而是将这份讨贼檄文昭告于天下燕王就是作乱之贼。
然后水陆并计四十万大军,三十万大军直接穿过东北,直扑山海关叩关,剩下的十万大军连同北海舰队在威海卫登陆,直接由山东出兵直逼北京城下。
一时间,整个朝堂震动,没想到仅仅一夜之间,汉王便起兵。
燕王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心中大惊的同时又假传圣旨,直接将山东的镇海军阻拦在太行山以东和汉王针锋相对。
虽然山东属于汉王的封地,但是封地上的军政大权,并不在他的手中。山东是文圣的故乡,在这里同时也驻扎着二十万的镇海军,这也是当时朱元璋为了防备朱琳所留下的后手。
在燕王和汉王彻底撕破脸皮之后,双方便进入了对峙的环节。
汉王总兵力万,而燕王就算所有的兵力加起来都不到三十万,而且都是单一的陆军,同时装备远远落后于汉王大军,一旦开战,那么定然是土崩瓦解。
整个北方七十万大军犬牙差互的交错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集结了大明半数的兵力投入到了即将牵动的战场之上。一时间硝烟弥漫。
双方都默契的没有打第一枪,燕王是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如果他率先发难,极有可能会被汉王一波平推,汉王没有马上动手,是因为一路上舟车劳顿,同时还在等待着后方的补给,源源不断的送到前方,然后一鼓作气,闪电之子瞬间剿灭燕王,尽量不要打持久战。
喜欢大明:开局拜朱重八为义父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明:开局拜朱重八为义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