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亩!
这个数字,元衡看到这个数字惊得直接从龙椅上跳起来。
以一家五口来算,每户最少要六亩地才能够混一个温饱。
而如今,天子脚边,每一户居然连一半人都养不活。
元衡一时之间不知该说什么,也无话可说。
冲着他的内侍王六文招招手。
王六文立即上前来,元衡只说了两句话,王六文的脸上突变,立即脚步放轻向店外冲去。
元衡下意识想要召回贾琅,但是转念一想贾琅回京只怕就是明晃晃的靶子,还是让他在远安县呆着比较好。
贾琅是个好官,但他不适合在朝堂里面当官。
又想起林如海,立即又写了一份圣旨,赐林如海为太子少师,去上书房教导皇子读书。另带话贾府,让贾琅之弟贾宝玉当太子伴读。
太子作为储君,光是伴读便有四人,其余皇子只有两人。伴读是指比较有身份的,如果是书童,就是包衣,不限数量。
伴读其实就是皇子们发展势力的基础,是属于有座位的一类人。而书童则是负责替皇子挨打的,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贾宝玉其实比书童肯定地位高一点,但是作为太子的伴读又不够格。
太子见过贾琅,贾琅的与众不同给太子留下很深刻得印象,尤其是贾琅有意显摆,被太子认为贾琅学识渊博、无所不知。
对于贾琅隔了几岁的贾宝玉,太子也颇有些期待。
贾府这桩小事是用不到圣旨,王内侍就是过来说句话。
但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让整个贾府恨不得满府挂上大红灯笼,满府铺红。
贾母得到消息,更是抱着贾宝玉心肝宝贝的叫着。王夫人一边抹着眼泪一边把腰杆挺得更直。
不管贾琅还是贾宝玉,对三春而言都是亲人,谁有出息她们都高兴。跟着众人一起,向贾宝玉道喜。
只不过来的时间不凑巧,王夫人正说着话,看打头进来的探春,不免眼神带出几分神气和不屑。
探春冷笑两声,对着贾母好话一箩筐,说得贾母连连大笑。话头一转便对着宝玉说了一句:“你瞧,琅哥说得对,宝玉就是个大造化的。他一举荐,皇上就同意了。二哥哥,以后见了皇上,能不能跟我们说说皇上长什么样子?”
迎春听了,心咯噔一下,立即也上前祝福宝玉,把话给岔开了。
惜春若有所感,也围了上来,挡住王夫人看探春的眼神。
探春说的声音不大,但是跟前的贾母、邢夫人、王夫人都听到。
王夫人横眉倒竖,看着环境到底没发作,想瞪探春,却被人挡着。
贾母到是笑意收敛起来,最后思考片刻,对着邢夫人说道:“探丫头说得对,琅儿是个好的。这次要不是有贾琅举荐,宝玉未必能当上太子的伴读。
你教子有功,我那有一盆红珊瑚,我叫鸳鸯抬你屋去。这些年,你也辛苦了。”
贾母难得对着邢夫人如此问道,倒叫邢夫人有些不好意思。
王夫人在一旁看到,快要咬碎了一嘴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