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恒志也是蜀地人,晚上见了这新奇的锅子果然很喜欢,夫妻两个也不要丫头动手,自己一边涮,一边沾着蘸料吃,吃的鼻尖冒汗,好不过瘾!
王恒志对这火锅赞不绝口,但是吃完之后又无奈叹气。
“唉,也不知上头究竟是怎么回事,事关新粮种这种关乎百姓的大事,递上去的折子竟然石沉大海,唉,还是人微言轻啊,倘若我身居高位,怎会如此!”
他心中纵有千般抱负,也奈何官位有限,无法施展,因此也是愁肠百结。
张若梅安慰道:“老爷你不用急,这山高路远的,说不定在路上耽搁了,再等等说不定就有消息了。”
王恒志情知妻子是在安慰自己,只是拍拍她的手,以作安抚。
不过,谁都没想到的是,张若梅的话居然很快就应验了。
三日后,王恒志就在县衙见到了自京城出发,专门为新良种而来的钦差特使。
特使是户部的农官,品级倒是不高,不过是正六品,但他是京官,且背负皇命而来,有钦差的名头,地方上自然不敢轻忽。
王恒志自然大喜,原本以为无望的事忽然来了转机,简直是喜从天降啊!
钦差胡大人是个四十来岁的干瘦小老头,肤色黝黑,要不是身穿官服,看起来真的跟田间地头的老农没有什么区别。
胡大人是个心急的人,落地稍事休息就要求去看那些被保管起来的玉蜀黍。
他虽然觉得应该没人有这个胆子欺君罔上,可亩产五百斤,也着实骇人听闻,他这个跟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人非要亲眼来看看不可。
那一仓库的玉米都保存的好好的,没脱粒的也留了一袋子,甚至连玉米秸秆都有两捆,这证据链如此全面,王恒志根本不怕看。
胡大人看到这些东西,挨个的上去查验,确认无误之后,呆立当场,然后抱着玉米大哭:“天佑我大周,此物一出,宇内再无饥民!”
王恒志能理解他的这种情绪,他当时也是这么想的。
激动过后,胡大人要求召见发现这种子并且种植的农妇陈氏来见,他要问问详细的经过。
毕竟,发现了新粮食是一回事,后续的种植和普及推广还需要一个过程,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问问率先种植的人,兴许能少走不少弯路。
陈翠接到通知以后,就拿上了准备好的种植册子,去了县衙。
虽然男女有别,可在场的人不少,胡大人问起话来也就没有什么忌讳。
陈翠觉得他很专业,问的问题都是种植一种新作物的关键问题,幸好自己早有准备,就顺势把册子献了上去。
胡大人见到册子大喜,他没想到这个农妇识字不说,居然还知道作记录,这就给他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不过,虽然有册子,但他还是有许多有关玉米种植的问题要实地提问,所幸陈翠种植的时候就特别留意,因此倒也能做出解答,而这些问题和答案,都被胡大人记录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