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义〗头部气血由此汇入膀胱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由穴外天部汇入穴内后再循膀胱经向下传输。
〖功能作用〗传输头部浊气。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热则泻之。
玉枕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旁开1。3寸,约平枕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有枕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头项痛,目痛;鼻塞。操作方法为平刺0。3~0。5寸。
功能作用:升清降浊。
解剖:有枕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配伍:配百会、当阳、临泣主治鼻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配完骨主治项痛。
天柱穴是足太阳膀胱经上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颈后区,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脊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主治痹证,鼻塞,目痛,癫狂痫,热病。操作方法为直刺或斜刺0。5~0。8寸。
功能作用:化气壮阳。
解剖:在斜方肌起部,深层为头半脊肌;有枕动、静脉;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配伍:配列缺、后溪主治头项强痛;
配少商主治咳嗽。
大杼,经穴名。出《灵枢·刺节真邪》。别名背俞。属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手太阳之会。八会穴之骨会。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布有第一、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及第一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和颈横动脉降支。主治感冒,发热,头痛,咳嗽,喘息,项强,肩背痛等。斜刺0。5—0。8寸。
功能作用:为头部提供湿冷水气,清热除燥。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最深层为最长肌;有第1、第2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第1,第2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1、第2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功效:强筋骨,清邪热。
配伍:配列缺、尺泽主治咳嗽;
配委中主治腰脊项背强痛。
风门穴(BL12)属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别名:热府;又有左为风门,右为热府之说。为督脉、足太阳经交会穴。出自《针灸甲乙经》:“风眩头痛,鼻不利,时嚏,清涕自出,风门主之。”“风门者,风所出入之门也(《会元针灸学》)。”穴在第二椎下两旁,为风邪出入之门户,主治风疾,故名风门。是临床驱风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深层为最肌;有第二肋间动、静脉后支;布有二、三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三胸神经后支外侧支。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小菱形肌、上后同锯肌、骶棘肌。皮肤由第一、二、三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斜方肌由副神经支配;菱形肌由肩胛背神经支配,该神经由臂丛发出,由肩胛提肌前缘,经该肌和菱形肌的深面,沿肩胛骨的内侧缘下降,几达该骨下角,分支支配大、小菱形肌和肩胛提肌。针经上述结构后,可深至第二肋间结构,其胸腔相参应器官是胸膜腔及肺,所以要掌握针刺的深度。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的风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膀胱经上行,且为风行之状。
功能作用: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属膀胱经。击中后,冲击第三胁动、静脉和神经,震动心肺、破气机。
取穴方法:取定穴位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肺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细节请参阅网页:利用穴道指压疗法止痰、去除雀斑、荞麦皮指压法等内容。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竖脊肌。浅层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皮支。深层有第三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第三肋间动、静脉的分支。
【人体穴位配伍】配风门穴治咳嗽喘;配合谷穴、迎香穴治鼻疾。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肺脏外输的湿热之气,其质轻。
【运行规律】快速地散热冷降,所散之热循膀胱经上行,冷降之液归降地部后循膀胱经下行。
【功能作用】调补肺气,补虚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