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在江中行驶了有十天,抵达了西北一座重要的城镇,缓缓靠岸。从这里,李天顺他们就要由水路改旱路。岸上站着几十名平西王派来迎接的官吏,他们都是执政地方的大员。也就在此刻,李天顺暗中开始了布置。先是安排赵武平带两名侍卫化妆成百姓,去几十里外的张家庄探查。又安排胡一翁发动天明教的力量,利用白虎堂在此地的关系网,从另侧面暗查张家庄被灭门一事。自己则跟着赵方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接受那些平西王派来官员的欢迎。连连三天的吃吃喝喝后,李天顺迎来了两路人马带来的消息。经过赵武平和胡一翁的调查,发现张家被灭门时根本就没有反抗,上至七十的张员外,下至襁褓中的婴儿全部被杀,无一幸免。然后杀人者燃起一把大火,将张家庄烧成一片废墟。二是据胡一翁的暗访,前兵部尚书张普和其父张员外均与平西王交往甚深。张家庄被平西王剿灭后,有人看到官兵拉着几车货物从张家庄出来,上面的箱子上都有封条,应该是银子。李天顺暗道果然有蹊跷,并将这些告诉了赵方。赵方不敢懈怠,连夜写好密折,让人速送京城。上书——臣按陛下旨意,命李天顺暗查张家装灭门一案。据初步查明,张家全族被灭口后,据说还丢失巨额白银。另得知,张家与平西王交往甚密,有传闻在当地暗中支持匪患,恐有谋逆嫌疑,臣请陛下彻查。臣预料在陛下收到这封密折时,臣应该已到灵州见到了平西王。灵州之行风险莫测,但请陛下放心,臣定当不负圣望,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替陛下查清张家灭门案和碎叶城之事。赵方还在密哲里还写上了李天顺机敏过人,能力出众。能查出张普一家灭门案的蹊跷,当为朝廷栋梁等等。……黄昏时分,赵方把李天顺、赵武平叫到自己的住所。商议明日让侍卫采购时令蔬菜、酒水、胡饼、肉干等物资,准备后天出发前往灵州。正这时,平西王手下的千户王将军前来求见。告知平西王特让他带千名骑兵,护送钦差使团前往灵州。待王千户走后,赵方的脸色顿时就白了,向李天顺和赵武平说出了自己的担心。那就是平西王会不会听到了风声,用官兵假扮土匪对钦差使团不利?听到这话,赵武平也紧张起来,可李天顺却不这么想,他的分析是,一来钦差使团已经到了他的地盘,想动手什么时候都可以,没必要采取这种一眼就让人看出来的招数。二来平西王毕竟是西北的主政人,如果想动手也会摸完钦差使团的底后动手。也就是说,在他们见到平西王以后才可能会有这种变数。赵方和赵武平听完李天顺的分析也觉得有理,加上职责在身,决定同意王千户的要求。不过李天顺虽这么说,但也不会不做防护。连夜找到胡一翁,问他可不可以召集些白虎堂的弟兄,让他们在使团前方二三十里探路。一旦发现有什么可疑情况,就立刻飞鸽传书。让李天顺感到惊讶的是,自己这个白虎堂堂主在这在西北这个地方还真挺有实力。胡一翁听闻后,当晚就调集了一百多名白虎堂弟兄,按李天顺的吩咐布置了下去。……次日清晨,钦差队伍弃船换马,走陆路赶往灵州城。穿过一片山区,李天顺看到眼前景色大变。茫茫的戈壁荒野代替了原有的草木充盈。据胡一翁介绍,在平西王骑兵的引领下,钦差使团走的是一条去往灵州最近的路,方圆数百里皆为荒漠戈壁。随着队伍行进了一天,李天顺越发相信胡一翁的话。就见脚下的土地贫瘠荒凉,走了一日也未见人烟,连放牧的人都看不到。连那些精力旺盛的战马,都不再像以前那样互相嬉戏,在军士们的催动下有些无精打采的向前行进。唯一例外的是自己胯下的小弘光,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反而显得精神焕发。李天顺分析,这可能是它出生在大漠的缘故,基因里对这样的气候十分适应。从来不停的风沙,让人也非常难受,众官兵的官服上、官帽上、头发里,甚至是口鼻都灌进了细小的沙子。跟随来的三百名兵部军士,还有五十名大理寺侍卫多数没在西北待过,被吹得灰头土脸,不住抱怨这鬼天气。早已经抛车骑马的赵方骑在马上,用斗篷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在几名亲随的护卫下艰难前行。唯一不同的是,李天顺看到在那名王千户的带领下,平西王的骑兵却都挺着胸膛。这让李天顺不免暗自担心,与那些兵部的军士相比,看来平西王军队的战斗力要比内地军队强不少。临近傍晚时分,这支一千多人的队伍进入了一片平的戈壁滩。在这里李天顺看到了零星的仙人掌,还有地上一丛丛的荆棘类植物。至于动物还是看不到,要说有的,也只能偶尔看到在乱窜的小蜥蜴。但只要它们看到人,就立刻消失在地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