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打下的江山,不仅要靠诸卿的治理,也需要太子来延续。如果太子无能,连守成之君都做不到,如何延续大宋辉煌呢?”
“让他去外面看一看,增长见识,增加见闻,总归是更好的。”
“朕也没打算一直当皇帝,等到太子成年,时机合适了,朕就禅位给太子。”
“早早的磨砺,也是好事儿。”
“第三,朕虽然离开了东京城,可是朝廷中有诸卿在。一应大事,你们能够处理,朕还有什么担心的呢?”
赵桓目光落在了李纲的身上,问道:“李卿,你是首辅,能处理政务吗?”
“能!”
李纲回答。
赵桓又看向吴敏、徐处仁、陈东和王宗濋,且一一询问能否处理政务,能否守住大宋江山,所有人毫无意外回答能。
赵桓耸了耸肩,笑道:“既然诸卿能守住,朕有什么担心的呢?一旦遇到了大事情,你们可以八百里加急来通知朕。”
李纲皱眉道:“官家,还是要慎重。”
赵桓说道:“朕已经很慎重了,实际上没有诸公在朝,朕也不可能放心去。因为你们是朕倚仗的臂膀。”
“你们在,朕就在。”
“朕和你们相辅相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朕相信诸公,相信你们能运转朝廷的一切。”
政务短暂的交出去,赵桓并没有任何的担心,因为军权始终在他的手中。只要是东京城的军队不动,地方上的驻军不动,朝廷就乱不了。
现如今的大宋军队,都在赵桓的控制下。
除此外,朝廷中有枢密院在,加上军队的调动需要他的命令,他不相信东京城能出什么乱子。
就算赵佶是太上皇,可是几年过去,赵佶早就是昔日黄花。
更别说,赵佶曾经闹得天怒人怨。
朝廷没有支持赵佶的人。
诸多的原因下,赵桓有十足的自信,他环顾政事堂的宰相们,拱手道:“诸卿,朕走一趟大理国,是为了大宋的百年传承,是为了将来能出圣天子。朝廷大事,拜托诸卿了。”
李纲见皇帝拱手,连忙九十度躬身道:“臣,定不负官家厚望。”
“臣,定不负官家厚望。”
一众政事堂的宰相,全部都齐齐躬身表态。
皇帝的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儿上,显然是下了决心,不可能再有任何的变故。
赵桓见所有人都同意了,脸上也露出灿烂的笑容,吩咐道:“今天的时间不早了,临近午时,诸卿留在宫中,和朕一起用膳。”
他朝黄经点了点头。
黄经立刻吩咐了下去,御膳房的人很快就送来了一应午饭。
赵桓和李纲、陈东等人吃了午饭,送走了一众宰辅,心中也松了口气。
有了这些人在,朝廷乱不了。
中午的时候,赵桓睡了个午觉,简单午休后,下午又吩咐人召见枢密使宗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