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工作注定是干不完的,万历二十五年(1597),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麻贵起复。
而他被委任的职务,是备倭大将军总兵官,兼任朝鲜提督。
接到命令后,麻贵立即上路,没有丝毫推迟。他很清楚,几年前,那个无与伦比的人,曾担任过这个职务,并创建了辉煌而伟大的成就。
“四年前,我跟随着你,爬上了城楼。现在,你未竟的事业,将由我来完成。”
麻贵的行动十分迅速,万历二十五年七月七日,他已抵达首尔,开始筹备作战。因为根据多年的军事经验,他判定,日军很快就会发动进攻,时间已经不多了。
但事实上,他的判断是错误的,时间并非不多,而是根本没有。
万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全面进攻开始。
日军十万余人,分为左右两路。
左路军统帅小西行长,率四万九千人,进攻全罗道重镇南原。
右路军统帅加藤清正,统军六万五千人,进攻全州。
从军事计划看,日军的野心并不大,他们不再奢求占领全朝鲜,只求稳扎稳打,先占领全罗道,以此处为基地,逼近王京。
而要说明军毫无准备,那也不对,因为在南原和全州,也有军队驻守:
比如南原,守将杨元,守军三千人。
比如全州,守将陈愚衷,守军两千五百人。
经过计算,结果如下,攻击南原的日军,约为守军的16。3倍;而攻击全州的日军,约为守军的26倍。
大致就是这么回事。算起来,估计只有神仙,才能守住。
杨元不是神仙,但也不是孬种,所以南原虽然失守,却一点也不丢人。面对十几倍于自己的敌人,杨元拼死抵抗,并亲自上阵与敌军厮杀,身负重伤,身中数枪率十余人突围而出,其余部队全部阵亡。
相对而言,全州的陈愚衷就灵活得多了。这位仁兄明显名不副实,一点也不愚忠,倒是相当灵活,听说日军进攻,带着兵就溜了,所部一点也未损失。
南原和全州失陷了,两路日军于全州会师,开始准备向首尔进军,四年之后,他们再次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胜负之间
杨元逃回来了,麻贵亲自接见了他,并对他说了一句话:
“南原之败,非战之罪。”
想想倒也是,几千人打几万人,毕竟没有投降,也算不错了。对于领导的关心和理解,杨元感到异常地温暖。
但是,他并没有真正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事实上,就在他倍感安慰的时候,麻贵在给兵部的上疏中写下了这样几个字——“按军法,败军则诛。”
所谓“非战之罪”,并不代表“非你之罪”,虽然杨元很能打,也很能逃,但城池毕竟还是丢了,丢了就要负责任。数月之后,他被押到辽阳,于众军之前被斩首示众。
麻贵很理解杨元,却仍然杀掉了他,因为他要用这个人的脑袋,去告诉所有人:不胜,即死!
现在,摆在麻贵眼前的,是一个极端的危局。
攻陷全州后,日军主力会师,总兵力已达十余万,士气大振,正向首尔进军。
此时,另一个坏消息传来,朝鲜水军于闲山大败,全军覆没。
虽然朝鲜打仗不怎么样,但必须承认,搞起政治斗争来,他们还是很有点水平的,第一次战争刚刚结束,就马不停蹄地干起了老本行。
这次遭殃的,是李舜臣。击退日军后,李舜臣被任命为水军统制使,统帅忠清、全罗、庆尚三道水军,大权在握,十分风光。
十分风光的结果,是十分倒霉,还没得意几天,就有人不高兴了。同为水军将领的元均看他不顺眼,便找了几个志同道合的哥们,整了李舜臣一把。这位革命元勋随即被革职,只保住了一条命,发配至军中立功赎罪。
而元均则得偿所愿,官运亨通,接替了李舜臣的位置。
但可以肯定的是,元均同志的脑筋并不是很好使,因为他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而明显的问题——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要承担义务。
万历二十五年(1597)六月,元均走马上任,七月七日,日军来袭。
从技术角度讲,打仗是个水平问题,能打就打得赢,不能打就打输,而元均,就属于不能打的那一类。
日军的水军指挥官是藤堂高虎,就其指挥水准而言,他比之前的九鬼嘉隆要低个档次。但很不幸的是,和李舜臣比起来,元均基本算是无档次。
双方交战没多久,不知是队形问题,还是指挥问题,朝军很快不支,死伤四百余人。元均随即率军撤退,并从此开始了他的逃窜生活。